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尔雅》基本训释方式

(2009-05-26 17:58:19)
标签:

杂谈

分类: 阅读生涯
     《尔雅》释诂第一,汇集近义词,然后释以今义,方式基本一以贯之,当然也与释言第二混杂。其中可推阐音近义通说,它是词源学、语源学理论的基础。
 释言第二,汇集方言词,对举而释,不过体例至“履”后便乱了,成了单音词注释。此节功能,除了察看上古方言异同,也可总结音近义通说。
 释训第三基本上是叠词训释,但自“如切如磋,道学也”始,训诂对象大乱。竟然直接引用诗经与礼记中的句子,并加以解释,没有一以贯之。或是后人增补,印证着《尔雅》为经之辅,是为读经而所做的工具书。
 而且,从释训第三开始,《尔雅》训释方法有了变化。此前基本上是直释其义。格式为“某,某也”。释训第三中,有了“某为某”,其中最后一句,还出现了“鬼之言归也”。可以看出,《尔雅》作者众多,释言中,句子成熟的不少,释训第三引用的句子之后的解释,更是易懂的很。
 释亲第四中,基本全用“某为某”方式解释亲属关系。间有“某,某也”,“某谓之某”,“某曰某”。
 用“为”的表达方式训释,意思确切,词义清晰。而用“某,某也”、或“某谓之某”,则多为词义类似,或只是功能、属性类似,词义之间的对应,仍存在模糊。甚至还有反训的例子。比如释诂第一:乂、乱、靖、神、弗、淈,治也。
 释宫第五中,基本以“某谓之某”解释,间有“某曰某”(仅一例)、“某为某”。释器基本为“某谓之某”,间有直接解释的“某,某也”,但是释器的训释对象有点乱,定位容器,但却将人的衣服饰件杂于其中。
 这只是前五节,基本上涉及同义词共训、近义词共训、异义词同训、叠词及连绵词同训、反训。也有部分描述性的训释方式,即描述对象的形态、动作、性情。基本上涵盖了后世释义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