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尚书》“费誓”中的“勿敢越逐”

(2010-02-24 10:28:28)
标签:

杂谈

分类: 阅读生涯

      年前读《尚书》“费誓”,分析其中“马牛其风”与《左传》中“风马牛不相及”一句关联时,读到前者“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祗复之,我商赉汝。乃越逐不复,汝则有常刑”一句,其中的“勿敢越逐”意义不太明了。 

      看了许多注解,混乱不堪,明显不通,大致归为以下两种解释。比如:

     1、马牛奔走,奴仆逃逸,不要追逐。假如它们恭敬地回来,我将奖赏你们。假如追逐不回来,我将处罚你们。

    2、马牛发情,奴仆逃逸,不要追逐。假如你们恭敬地返还回来,我将奖赏你们。假如追逐不回来,我将处罚你们。

     关于“马牛其风”一句的意义,我已经在《发情的马和牛?》一文中合理解释了,此不赘述。上一句中的“勿敢越逐”,显然是解释的难点,将它解释为“不要追逐”,非常不合情理,与“祗复之,我商赉汝也”、“乃越逐不复,汝则有常刑”的意思明显相互矛盾,上下文之间混乱不清。

     解释的关键是“勿敢越逐”的“勿”字。在现代汉语中,它的意思当然很明确,否定意味的副词。古代汉语中,也有大量的表达,有时还与“无”相通用。

   但是,按照原文,此处的“勿”字,不太可能是否定的意味。我们必须借助这一文字诞生时的本义来廓清整个句子意思。

  “勿”的意思,先查《说文解字》:“州里所建旗。象其柄,有三游。杂帛,幅半异。所以趣民,故遽,称勿勿。凡勿之属皆从勿。”

   显然,它是个象形字,本意是“旗帜”,用做否定的副词,显然是通假之用,它与“无”、“莫”等字音近,符合通假字衍生的一般条件。

   继续分析“勿”字之义。许慎说“所以趣民,故遽,称勿勿”,这一解释,意思是,提醒、督促民众,有“急切”义。

   让我们套在“勿敢越逐”,其意思就立刻明了了,不是”不要追逐“,而是要“赶快追逐”,即  “马牛奔走,奴仆逃逸,要赶快追回来。假如恭敬地返还,我将奖赏你们。假如追逐不回来,我将处罚你们”。

    其实,许慎提到的“勿勿”,在《礼记》、《大戴礼记》中有进一步解释,即“尽力而行”、“努力”之意。

   1、《礼记》:勿勿,诸其欲其饗之也。犹勉勉也。

   2、《大戴礼记》:君子终身守此勿勿。注:勿勿,犹勉勉。

   我认为,“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祗复之,我商赉汝。乃越逐不复,汝则有常刑”一句,目前流行的《尚书》版本中的解释,都是胡说八道。我的解释足够合理。

     另外,一个很浅显的差异是,尽管“勿敢”与“无敢”有时通用,但《尚书》“费誓”一文,有7个“无敢”,全是否定意味,显然,作者已很熟练使用这一表达,如果临时用“勿敢”,那倒是很奇怪的事情,要知道通假字的诞生背景,是文字数量较少,不胜其荷的时代。文中只有1个“勿敢”,在上下文中的意义与“无敢”的效果完全不同,显然它并非通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