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些儒学观点总结
(2017-07-13 09:08:24)
(一)、三阶段五层次
我的入门三阶段,第一阶段保持戒慎恐惧,明善恶辨事非,明理之初步在律己,第二阶段见心性与理同位。第三阶段心即气,气即理,三位一体。每个阶段都靠悟,都是一段漫长的时光。
每步功夫完成之后就觉得没有功法可用了!有个断层期,慢慢又悟新的方法。儒家功夫也挺奇妙的,一个慎独有这么多明堂,悟得多少全凭努力和悟性,半年进一步算好的了,不可勉强。心即气这步,我从一月开始没有功夫可炼了,用三月功夫方始有入手,其间艰难不足为外人道。
总的感觉就是:无外力可借凭,心上的功夫,自己的功夫修炼,只有自己明白。读书不解其义,不明其道,读来何用?
(二)七步到心
中就是道,庸就是用,《大学》一书才是基础。中,道体也!修道之人千万,入门者希少,中道德之门也!七步到心的功夫不能省:儒学由始自终就一个慎独,这是总纲。最初为戒慎恐惧才知心,之二为收放心找心之柄,之三为省察克制打磨心,之四为黄中通理心为气,之五为率性修道心即性,之六为感应之处即为心,之七为虚一而静,心即是道。
不入门者不能明了,而入道者要讲清楚是非常难的!儒者以不偏不倚以示道,是从心性修炼角度来说的,格致诚正、心性之修证——德也,由德而明心见性儒者也!
中,心性中正之磨砺者自得见之,中、本体也。中正者仁也,道心也,守礼与天相感应,自得仁人之心,生机不息者道也;非礼而及乱,天之亡之者也。中者,心性与天相合之处——理也,格物循理天则也,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中庸即道用、入门由守礼,礼之要义在庄敬也!
世儒口耳之儒也,践行之者行儒也!天之道,中庸也;人之道,循理也,德之道,守礼也!守礼以明人道,守人道(仁)以明天道,践之者,行儒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