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实修入学十年的基本结论

(2016-12-15 10:06:16)
          杨学思

儒家静坐的特点是——致中和,我提致中和很久一段时间了,
心学主要是慎独之功,大学一书说的是这个慎独,这个只是君子之学;中庸又是一个大体系,至诚参天地这才是圣贤之学。
慎独之学不想再说了,貌似阳明先生已经说明白了,静坐实践中用良知制妄念并无不妥,但你细细体会才发现,这不是佛家的觉照吗?所以,要“致中和”才对,这个才是正路。

    从'思‘入手最先提出的是孟子,以物以物交、耳目不能思而蔽障,提出思诚的修身养性的方法。宋明诸儒对孟子的先立乎其大,立本之说甚精,而思之一字只有黄绾明道编一书加以阐述。在兼容并包的时代,阳明心学绽放的今天,提出反对恶搞儒学之声音,因为这是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绥协不得!修身是为胜利的时候不得意忘形,失败的时候不垂头丧气,养成不偏不倚的君子人格,大学一书说的就是这个。与论语、大学这个做人做事的学问立身为人的基础不同,中庸和孟子二书则教人深造以道,这个不是读书就行的。

要养成圣贤人格就要反思、反省,程朱理学引道入儒,陆王心学引佛入儒,都可以看做是对儒学的创新,道家中派不是也引儒入道吗?具我十年研究基本得出结论,孟子的心之冠则思就是反思,也就是内省,真相往往就是这么筒单!格物就是格思,亦内省也,省身不咎德自高。能内省身自正,正则中,中则公,公者天理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