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思
![儒门修行入手要诀(1) 儒门修行入手要诀(1)]()
![儒门修行入手要诀(1) 儒门修行入手要诀(1)]()
![儒门修行入手要诀(1) 儒门修行入手要诀(1)]()
初习儒学觉得无从下手,可以先从精力集中入手。儒学修炼的是自我意识的集中和纯净,人老爱胡思乱想了,这样会导致精神的耗散、情绪的混乱,思想的不集中,因而学业无成。
生活中人们如同看电影,对自己的情绪、情感不加以管控,因此会如痴如狂,状若疯癫,孟子所言收放心就是针对这个而言的。
慎独实际上针对的也是这个,黄鸟知道它该停留的地方,喜、怒、哀、乐、惧都是我们的天敌这些情绪使我们进退失据,所以“道”就和我们远离了,所以会举止失常做错事情
致良知通俗的讲就是找回道心,该怎么做就怎么做,物有本末、事有脉络,当内心安定下来一切都会有条不紊的进行。
远离离奇怪诞、糊涂和荒唐这就是中庸之道;克制总总非礼(不合理)非智(不聪明)保持中正平和的情绪不但有利于做事也可以提高个人的才能和心胸。
从养生角度来讲个人的生命是由先天决定的(设计使用寿命),我们注意合理地使用就能够得享受天年,仁者寿是靠谱的。
生活中大家都不注意生活的规律和节奏所以未老先衰,入手儒家修身之后经脉和气血得到涵养有利于身体健康,层次高的甚至可以修炼到气脉和灵性的层次,这个要看个人悟性和努力程度
儒学经典讲的是道,你悟出来多少全凭个人努力,层次低的知书识礼,中层次的能提升个人修养和事业的发展,高层次的貌似王阳明先生那就是出将入相未卜先知之本事。
|
接着昨天的说:所谓克己复礼以归于仁就是克制各种情绪,使情绪情感的无序化回归有序化,在生活的千变万化中持守不变,守住自己的本心,做到常操常存,所谓“搡则存,舍则亡”,这种日常持守近乎于偏执,所以又称执中,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修练,所以称为必有事,必有事也可理解为常操常存。
|
|
儒学不同于佛老—定要静坐,而是在生活中修行,所以很大众化平民化。
|
|
刚讲的是理论上的要反复体会,下面讲体征:这种持手实际上就是守仁,守之即久心窝部一阳出现,不用理会,你如果理会这热能,执中就变成守中儒家就变成道家了。
|
|
如果是静坐你可选择守住心中的那片光明。生活中守理即可,功夫会自动作为,而不用你乱作为,你一去加减道心就变人心了。
|
|
|
|
生活化的炼功如行船操舟,需要不断修正方向,而你要做的就是撑好舵,不能让小船放任自流。
|
|
嗯!
|
|
这才是关键!
|
|
静坐只是辅助
|
【举人】更食(316836191) 8:37:14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