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天人合一
(2015-04-17 17:16:31)
标签:
佛学 |
杨学思回复:看到了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即筒单又复杂。
首先当然得进行道德实践,你就会发现人的双重性,即伟大又卑微,古人荀子,孟子对性善还是性恶进行了争辨,当然性就是天性,这样当然没法证明,也无须证明。
二位先贤的学问,立足点表面看来应该是矛盾的,但你在道德实践中却会发现,彵们的观点是统一的。
荀子认为性本恶,所以强调要去恶,孟子认为性本善,只要发明本心就行了!
那么他们二人的真的矛盾吗?非也!二人观点实际上是一样的,因为为善即是去恶,所以阳明先生曰:为善去恶是格物!
什么是善?有利于生生不息的就是善,善就是生。
什么是恶?不利于生的就是恶,死就是恶。
我国古人受大自然启发,发现宇宙是生生不息的,也是不灭的,永恒的。儒家思想就是对上天的崇拜,敬畏,因此什么是天道呢?那就是生生不息之道,永存之造,就是善道。
这就是儒家以人应天的思想文化来源,人要学天之道,就要去掉人性的卑圬,而存上天之天德,这就是存天理去人欲的文化。
儒家体天道而立人道,体天德以立人德,这就是天人合一的追求!
在儒家文化中,此心即天,只要切实去做为善去恶的格物功夫,天理自然显现。
如何证明?从格物中去证明。
|
修儒家天人合一入手的关键之处在于:书汪进之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