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研究宋明理学发现弄复杂了,虽然功夫有了却不是正宗的方法,正宗的方法我思考归纳如下,以飨同好:入门功夫和每日坚持内省就是儒家最简单的修身方法→中级方法:《大学》中有慎独的方法也是方法不是?→高级:《中庸》中诚身的功夫。
这三个阶段就是君子→贤人→圣人
学禅、学道瞎折腾不如拾级而上,体会正宗的儒家功夫。克己复礼是慎独的一部分,慎独还有其它内容,这个要好好研究研究!
存养之道也可以说就是中和之道。你能保持中的状态,然后在喜怒哀乐中得养,处理得当,保持一个和谐的状态,我们的心就得养了。学道,学什么,就是学做人。
有同道的见解,供大家参考:
“惩忿窒欲”。惩忿,就是要把嗔恨心闭掉,甚至于要感恩伤害你的人。你要用感恩心来对他,因为他成就了你。窒欲,就是窒息“人欲”。朱熹说“存天理灭人欲”,人欲,不是没有欲,是超过了天理以外的欲,叫人欲,或者叫贪欲。过多的、执着的欲望、不随缘的欲,都是人欲,是违反天理,违反天道的。不是把你的欲望全灭了,而是把欲望控制在天理范围内。天理是你需要的,人欲是你妄想的。把执着的,贪婪的东西打掉,就是惩忿窒欲。这四个字出自《易经》损卦,损,就是要去掉多余的,做减法,为道日损。把喜怒哀乐控制好就是致中和!
严格来说,《大学》的修身过程就是“格物”的过程,就是不被外物所役的过程,不被物牵制的过程,不被环境控制的过程,最后不被生死控制的过程。
如何正人心?尽心之前要知性,知性之前先要格物。你不能格物,不把自己的贪嗔痴放下,不把烦恼放下,你怎么能够认识自己?你怎么能够认识别人?你怎么能够认识这个世界?怎么才能认识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你知道了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你的心就全部尽出来了。所以格物的功夫,我们要好好体会。远远不是我们以前说的那种参究、研究万物。而是要打开我们内心的蔽障。
换句话说,知性就是知天命,要知性,就得先格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