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 儒家的性命双修
(2011-11-09 08:33:27)
标签:
杂谈 |
| 本帖最后由 erwb263 于 2011-11-9 08:23 编辑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儒家先炼性,后练命。由心性的修养开始到人与天合(天人合一)的时候,就进入命功的层次了, 儒家修的是性命合一之道,每次进步都是一个太极循环,性命是合一的。 可参考《参透性命的儒家气功》和萧天石的《道海玄微》。 1 儒家道家在这方面差异很大,儒家认为:礼不复,心不存,所以儒家直入性功。(不复礼,欲其得养天地浩然之气,得致万古常真之知,犹蒸沙而欲其成饭,不可得已!) 2 世人皆曰三纲领,实则圣学只明明德一着,功夫只止至善一着。 明明德者,明我之明德也,为内圣功夫。 3 儒家还认为:先天一,后天一;亦即先天道,后天 道;无二无别。故云其为物不二,而其生物不测。不原其交泰之道,何能有此?最后修止之法。一曰系心止法:系心一处,不使放失,一放即 收,使勿散乱,久久自伏;此亦名系心守窍法。一曰克心止法:起念即克,有想即制。此为克念为圣,与克己复礼归仁之功。 |
可参考《参透性命的儒家气功》和萧天石的《道海玄微》。
1 儒家道家在这方面差异很大,儒家认为:礼不复,心不存,所以儒家直入性功。(不复礼,欲其得养天地浩然之气,得致万古常真之知,犹蒸沙而欲其成饭,不可得已!)
2 世人皆曰三纲领,实则圣学只明明德一着,功夫只止至善一着。 明明德者,明我之明德也,为内圣功夫。
3 儒家还认为:先天一,后天一;亦即先天道,后天 道;无二无别。故云其为物不二,而其生物不测。不原其交泰之道,何能有此?最后修止之法。一曰系心止法:系心一处,不使放失,一放即 收,使勿散乱,久久自伏;此亦名系心守窍法。一曰克心止法:起念即克,有想即制。此为克念为圣,与克己复礼归仁之功。
前一篇:我的祖先叫炎黄(转帖)
后一篇:(原创)会阴和丹田的养生作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