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诊断淋巴瘤(又称为恶

(2011-09-13 12:32:06)
标签:

转载

     

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诊断淋巴瘤(又称为恶性淋巴瘤)的金标准吗?

(一)

长期以来,“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诊断淋巴瘤的金标准“这一观点深深根植于医生们的脑海中,而我坚持说诊断淋巴瘤最好要采取MICM-P综合诊断方法,就是病理(M),免疫组织化学及流式细胞免疫分型分析技术(I)、染色体分析技术(C)、基因分析技术(M)、病原分析技术(P)的综合诊断技术。但是这一说法仍不被很多医生或病理学家认可。尽管在多次会议上我反复讲这个观点,并举出很多病历说明,还是不为大家接受,甚至我们自己医院的一些医生也不认可。今天在网上搜索,仍弥漫着这样的观点,为此我感觉到些许的孤单。

临床上,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场景,四个以上的病理学家对同一份标本争论不休,难以得到一致的意见。有一次,我将同一份标本送给4个医院的病理学家,诊断截然不同,我无所适从。曾经有一个患者用病理检查诊断为淋巴瘤,医院按淋巴瘤治疗,多年后淋巴结再次肿大,检查发现不是淋巴瘤,因患者的身体及经济损失大,为此医院赔付了几十万。还有数个被诊断为淋巴瘤的患者复发后,再次拿原来的标本重新诊断,结果是髓系肉瘤。据报告,欧洲病理学家协作组(均为著名病理学家)对同一组标本诊断,一致率只有50%多,也就是有40%多的患者不能得到一致的诊断。我国一个著名的淋巴瘤病理专家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概“好端端的一个病理学家被淋巴瘤毁了”。这些说明了淋巴瘤的复杂性和诊断的困难性,需要加入更多的方法来增加诊断和分型的准确率。

MICM-P诊断技术在白血病的诊断价值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我相信随着交流的增加,MICM-P诊断淋巴瘤也会逐渐被广泛接受。理由如下:

1.在一些病例,仅用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几乎诊断不了淋巴瘤,因为一些淋巴瘤发现不了淋巴结肿大或其它肿块,难以用病理来检查。以下用一个病例来说明这一点。

有一患者,女,20多岁,因为眼睛复视、头部剧烈头痛,下肢瘫痪,辗转5家医院,诊治无效,来到我院。其它医院用头部核磁未发现肿块、脑脊液检查均未诊断淋巴瘤,用抗结核治疗无效。我们用流式细胞免疫分型分析技术在2小时内诊断她为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染色体检测出复杂染色体异常,基因也证明,骨髓检查显示有淋巴瘤侵犯,提示是高度危险性的淋巴瘤,需要在化疗缓解后尽快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我们在诊断当天就用了容易进入脑部的药物进行化疗,很快患者头痛缓解,下肢逐渐恢复活动,一个月后患者可以下地走路,脑脊液及骨髓的淋巴瘤细胞消失,1月后接受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