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读后
(2016-04-26 14:00:48)
标签:
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荡离愁落红 |
分类: 诗词读后 |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 这诗虽然熟悉,但却是假熟悉。实际上没有认真读,根本就没弄明白究竟说的是什么。只是满足于播于众口的“落红护花”之类浅表的理解(理解都说不上)
2. 主要原因,一是不明背景,二是没有逐字逐句认真细读,三是没有深究内中深意,尤其是没有建立诗中意象与诗人意旨之间的联系。
3. 中午无聊,翻到这诗,尝试一读。
4. 【背景】己亥即道光十九年(1839),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这就明白了“浩荡离愁”的根由。白日斜,暮色沉沉,更增愁意,增添灰黯没落的情绪。
5. 吟鞭。有将“吟”解为“吟诗”的,这是哪跟哪啊,错得离谱!吟鞭即鸣鞭。挥鞭时,鞭梢破空之声也。
6. “即天涯”。有解“就是天涯”,令人失笑。吟鞭东指怎么会就是天涯?这里的“即”是“就”的意思,即“去往”。对于京城来说,外省就是天涯了,何况千里之遥的杭州!
7. 落红句。很好的隐喻!
——首先是“离”:“离枝”—“离京”。将离京之人比作离枝之花(落红),相当有原创性!
——同是一个“离”字,重点是“离”之后干嘛!落红是化泥护花。那么离京之人呢?
8. 落红句,不是说理,是在抒发愿望,人在江湖,心系庙堂,依然渴望为国家出力。
9. 怎么出力?化为春泥的意思,应该是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处江湖之远所能做的一些与国家强盛直接相关的基础性工作,比如教育-培养人才,著书-立说,风俗-人心,实业-实事,为国计民生出谋划策等,非有确指。但联系他作,重心似乎在“思想变革”“培养人才”方面。
10. 比作“落红”自然有伤感的意味在其中,但伤感是伤感,并不因此丧气堕志,而是构想着在逆境中在坠落中,要用另一种方式来成就自我——化为春泥,肥沃枝干(国家)!
11. 说“花非无情”,即言自我有情。龚自珍:“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
12. 诗是小诗,境界却高,内蕴丰厚、气魄远大,音节高亢而了无颓气!
13. 比兴隐喻手法也是相当了得!新思想需要新意象,或者需要对旧意象进行改造!这首诗实际上改造了“落红”(落花)意象!赋予了“落红”(落花)新的象征意义,开辟了“落红”(落花)意象的新境界!一种积极的形象,一反过去消极的伤感悲情、无力挽回、无可奈何的形象。(在这方面,毛泽东的咏梅,近似之)
14.读了几篇赏析文章,多称名家,大多掉书袋,牵强附会者更多,甚少立足文本,诉诸自己阅读的直接体会,文字很不少,营养却不多(启发性),聊胜于无而已。
2016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