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商山早行》读后
(2014-12-30 14:27:37)
标签:
《商山早行》温庭筠读后心情郁结归于平正 |
分类: 诗词读后 |
《商山早行》,温庭筠。九年级上。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
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1. 这首诗,虽早读过,却始终没有细读,因为其中“鸡声”一联太有名,显得其他诗句太平常。但句总在诗中,石头总是放入水中才是最漂亮的。
2. 温飞卿的词作多香艳,意象繁复细密。而诗却归于平正清明。虽然诗体因素居多,亦可见一个人多风格之可能。
3. 这首诗风格清平。无非抒发在山中早行之际一点郁结的情绪而已。这就需要联系本诗背景来说了。
——据夏承焘《温飞卿系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温庭筠四十八岁,离开长安赴襄阳,道出商山所作。时徐商镇襄阳,辟之为巡官。温虽晋人,久居杜陵,已视之故乡。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县尉,去国怀乡之情在所不免。
4. 起句平实点题,同时道出情绪。“悲”字笼罩全诗。这个“悲”在这里只是泛泛而言,主要是一种“郁结郁闷”的情绪。
5.下面各句均为早行之际所见所感。所见景物清寒凄冷。“鸡声”一联不用说,联末“霜”字透出寒意。落叶满山,色彩自然灰暗,只有枳花在侵晨朦胧的背景中显得尤为醒目,故曰“照”。
6. 末联,则回想呼应首句,点出“杜陵”。正因早行,头脑尚未清醒,昨夜之梦犹在脑海中盘旋。“凫雁满回塘”一句,为全诗增添一丝暖意,一丝春意,一丝希望。同时也正反衬当下凄冷难捱之情状。
7. 网上翻译太可笑了“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牛头不对马嘴!不是“因思杜陵之梦”,别扭无比!而是“因思杜陵而梦”,因思念家园而梦:家中“凫雁满回塘”。
201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