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水在-正严本衡
水在-正严本衡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178
  • 关注人气:22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易知3.22(管仲器小-僭越礼数)

(2012-12-09 20:52:45)
标签:

管仲四论

器小

僭越礼数

杂谈

分类: 论语读后

3.22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管仲四論

 

《論語》論及管仲共四章,除本章,其他三章如下:

——14.9  或問子產,子曰:“惠人也。”問子西,曰:“彼哉!彼哉!”問管仲,曰:“人也。奪伯氏駢邑三百,飯疏食,沒齒無怨言。”

——14.16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14.17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從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于溝瀆而莫之知也。”

其中14.9 “人也”,伯峻解“人才啊”。頗為。我以章所議與14.17相一致,都是管仲“仁也”。“人”,即“仁”。或脱一“仁”字,作“仁人也”。——“仁人”在《論語》中凡二見:“志士仁人”15.9,“不如仁人”20.1。如此則與前文“惠人也”正相對。

 

通觀《論語》“管仲”四章,可知孔子對於管仲總體是非常肯定的,以“仁”相稱,主要著眼于管仲的功績!

這是從大的方面來說,但是從小的方面來說(即從管仲的個人修為品質來說),孔子認為管仲“器小”!所謂“器小”,是指“不儉”、“不知禮”,總之就是“僭越禮數”!

 

——《礼记.杂记下篇》:孔子曰:管仲镂簋而朱,旅树而反坫,山节而藻棁,贤大夫也,而难为上也。 又《郊特牲篇》曰:台门而旅树,反坫,绣黼丹朱中衣,大夫之僭礼也。

——《荀子.王制篇》:管仲,为政者也,未及修礼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篇》:管仲相齐,曰:“臣贵矣,然而臣贫。”桓公曰:“使子有三归之家。”曰:“臣富矣,然而臣卑。”桓公使立于高国之上。曰:“臣尊矣,然而臣疏。”乃立为仲父。孔子闻而非之,曰:“泰侈逼上。”一曰:管仲出,朱盖青衣,置鼓而归,庭有陈鼎,家有三归。孔子曰:良大夫也,其侈逼上。

 

【設問】

或曰:“管仲也何如?”

 

【主旨】

主要是指責管仲“僭越禮數”(同3.13.23.6)。

 

【字詞】

(一)器小

私相揣摩,似乎,能致力於“形而上”者,則可謂“大器”,即“道德”也。而未能至於“道德之境”者,則為“器”也,“器小”也。

 

所謂“君子不器”(參論語易知2.12):就是說“君子務道不務器”、“君子為道不為器”——君子(心懷道德、成仁取義),不以虛飾、名利、鄙事等為務。

 

管仲雖有功于國于民,但是“僭越禮數”、“其侈逼上”,以“器”為務,故謂“器小”。

 

——《荀子.大略篇》:管仲之为人,力功不力义,力知不力仁,野人也,不可以为天子大夫。

——揚雄《法言.先知篇》:或曰:“齐得夷吾而霸,仲尼曰小器,请问大器?”曰:“大器其犹规矩准绳乎!先自治而后治人之谓大器。”

 

(二)其他註釋參楊伯峻《論語譯注》。

 

評論

孔子見識廣大,不是氣量狹小之人,明知管仲有種種僭越之處,仍然說“如其仁,如其仁”。

然而終歸講“名正言順”,耿耿於管仲的“僭越禮數”——這在孔子來說是一個不能突破的底線——不符合“君君臣臣”的規範。所以評論管仲說“器小”!

 

也許,這在管仲來說,并不是心欲奢侈,只是一種策略——得其尊貴待遇,好就中取事!

頗類似孟嘗君食客馮諼“彈鋏而歌”故事,大叫“食無魚”、“行無車”。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篇》:管仲相齐,曰:“臣贵矣,然而臣贫。”桓公曰:“使子有三归之家。”曰:“臣富矣,然而臣卑。”桓公使立于高国之上。曰:“臣尊矣,然而臣疏。”乃立为仲父。

 

實際上,人無完人,得其大者足矣,孔子已得其大,又何必糾纏于細末小節?可見,儒者“固執”的一面。

 

 

附录:

【朱子集注】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管仲,齐大夫,名夷吾,相桓公霸诸侯。器小,言其不知圣贤大学之道,故局量褊浅、规模卑狭,不能正身修德以致主于王道。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焉,于虔反。或人盖疑器小之为俭。三归,台名。事见说苑。摄,兼也。家臣不能具官,一人常兼数事。管仲不然,皆言其侈。“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好,去声。坫,丁念反。或人又疑不俭为知礼。屏谓之树。塞,犹蔽也。设屏于门,以蔽内外也。好,谓好会。坫,在两楹之间,献酬饮毕,则反爵于其上。此皆诸侯之礼,而管仲僭之,不知礼也。愚谓孔子讥管仲之器小,其旨深矣。或人不知而疑其俭,故斥其奢以明其非俭。或又疑其知礼,故又斥其僭,以明其不知礼。盖虽不复明言小器之所以然,而其所以小者,于此亦可见矣。故程子曰“奢而犯礼,其器之小可知。盖器大,则自知礼而无此失矣。”此言当深味也。苏氏曰:“自修身正家以及于国,则其本深,其及者远,是谓大器。扬雄所谓‘大器犹规矩准绳’,先自治而后治人者是也。管仲三归反坫,桓公内嬖六人,而霸天下,其本固已浅矣。管仲死,桓公薨,天下不复宗齐。”杨氏曰:“夫子大管仲之功而小其器。盖非王佐之才,虽能合诸侯、正天下,其器不足称也。道学不明,而王霸之略混为一途。故闻管仲之器小,则疑其为俭,以不俭告之,则又疑其知礼。盖世方以诡遇为功,而不知为之范,则不悟其小宜矣。”

 2012-12-0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梦想引导人生
后一篇:一书四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