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易知3.22(管仲器小-僭越礼数)
(2012-12-09 20:52:45)
标签:
管仲四论器小僭越礼数杂谈 |
分类: 论语读后 |
3.22
【管仲四論】
《論語》論及管仲共四章,除本章,其他三章如下:
——14.9
——14.16
——14.17
(其中14.9 “人也”,楊伯峻解為“人才啊”。頗為勉強。我以為,這章所議與14.17相一致,都是說管仲“仁也”。“人”,即“仁”。或脱一“仁”字,作“仁人也”。——“仁人”在《論語》中凡二見:“志士仁人”15.9,“不如仁人”20.1。如此則與前文“惠人也”正相對。)
通觀《論語》“管仲”四章,可知孔子對於管仲總體是非常肯定的,以“仁”相稱,主要著眼于管仲的功績!
這是從大的方面來說,但是從小的方面來說(即從管仲的個人修為品質來說),孔子認為管仲“器小”!所謂“器小”,是指“不儉”、“不知禮”,總之就是“僭越禮數”!
——《礼记.杂记下篇》:孔子曰:管仲镂簋而朱,旅树而反坫,山节而藻棁,贤大夫也,而难为上也。 又《郊特牲篇》曰:台门而旅树,反坫,绣黼丹朱中衣,大夫之僭礼也。
——《荀子.王制篇》:管仲,为政者也,未及修礼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篇》:管仲相齐,曰:“臣贵矣,然而臣贫。”桓公曰:“使子有三归之家。”曰:“臣富矣,然而臣卑。”桓公使立于高国之上。曰:“臣尊矣,然而臣疏。”乃立为仲父。孔子闻而非之,曰:“泰侈逼上。”一曰:管仲出,朱盖青衣,置鼓而归,庭有陈鼎,家有三归。孔子曰:良大夫也,其侈逼上。
【設問】
或曰:“管仲也何如?”
【主旨】
主要是指責管仲“僭越禮數”(同3.1、3.2、3.6)。
【字詞】
(一)器小
私相揣摩,似乎,能致力於“形而上”者,則可謂“大器”,即“道德”也。而未能至於“道德之境”者,則為“器”也,“器小”也。
所謂“君子不器”(參論語易知2.12):就是說“君子務道不務器”、“君子為道不為器”——君子(心懷道德、成仁取義),不以虛飾、名利、鄙事等為務。
管仲雖有功于國于民,但是“僭越禮數”、“其侈逼上”,以“器”為務,故謂“器小”。
——《荀子.大略篇》:管仲之为人,力功不力义,力知不力仁,野人也,不可以为天子大夫。
——揚雄《法言.先知篇》:或曰:“齐得夷吾而霸,仲尼曰小器,请问大器?”曰:“大器其犹规矩准绳乎!先自治而后治人之谓大器。”
(二)其他註釋參楊伯峻《論語譯注》。
【評論】
孔子見識廣大,不是氣量狹小之人,明知管仲有種種僭越之處,仍然說“如其仁,如其仁”。
然而終歸講“名正言順”,耿耿於管仲的“僭越禮數”——這在孔子來說是一個不能突破的底線——不符合“君君臣臣”的規範。所以評論管仲說“器小”!
也許,這在管仲來說,并不是心欲奢侈,只是一種策略——得其尊貴待遇,好就中取事!
頗類似孟嘗君食客馮諼“彈鋏而歌”故事,大叫“食無魚”、“行無車”。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篇》:管仲相齐,曰:“臣贵矣,然而臣贫。”桓公曰:“使子有三归之家。”曰:“臣富矣,然而臣卑。”桓公使立于高国之上。曰:“臣尊矣,然而臣疏。”乃立为仲父。
實際上,人無完人,得其大者足矣,孔子已得其大,又何必糾纏于細末小節?可見,儒者“固執”的一面。
附录:
【朱子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