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教育杂谈 |
分类: 青葱校园 |
|
|
|
『阳春白雪』孩子的自信心来自信任和鼓励 一次,坐公交车,听两个母亲在大声交谈,从话语里听得出来两家的孩子都在上着初中,一个是听话省心学习好的女孩子,另一家的男孩看来成绩也并不太差。可是,两个爱子的母亲所阐述的观点却不尽相同。
先是那个男孩的母亲说,一天他的儿子兴冲冲地回来告诉父母:“他这次期中考试拿了个班级第一名,全校前五十名。”这个成绩,在一个几十人的班级里,几千人的学校里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但这位母亲立马就回他儿子:“你看谁谁谁的分数还是比你高,你跟他比还是不行。”接着儿子再没有说什么话。
这个母亲总是把眼光放在别的孩子身上,放在那些成绩佼佼者身上,看到的总是自己儿子与别的孩子之间的那段差距,不管儿子考到多少分数,总觉得不太满意,还希望更好,更好。
把这种观点叫“恨铁不成钢”?或者是怕儿子骄傲在敲警钟?现在存有这种心态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可能是不自觉的,或许就是他们一贯的思维方式,在他们自己看来很正常,但在别人听起来就很是不舒服,何况孩子呢?
另一个家长听到这样的话,立即以另外一种口气说,“不管孩子得了多少分,都要鼓励他,夸奖他,让他知道努力了一定有成果,哪怕一点点进步都值得表扬,这样他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
坐在一边,听着两个母亲你一句我一句的对话,心里不觉受到一些触动,可不是吗?父母或老师一句鼓励的话与一句压力的话在孩子心里的感受是不一样的,那么产生的效果也会不同,而对于一个情绪型的孩子影响可能会更大些。
记得小的时候上学时,自己本来学习比较认真了,但考试时偶尔也会有失误,走出考场心里已经懊悔得不得了,如果这时再有人埋怨,那么心里真是难过得要死,只是我遇到了一对善解人意的父母,他们从来没有因为学习的事情说过我,是母亲那时很忙,顾不过来,还是她本来就觉得不是什么大事?
父亲也很少抱怨,他知道,只要他的话语里有一点点这方面的意思,我的眼泪就会无声的掉下来,长大以后,想起这些,我懂了父亲,理解了母亲,因为他们对我的那份默默的爱不只包含在日常生活中,也体现在那些无言的信任中,因此,在学习上我一直是父母引以为傲的孩子。
常言道: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老师以及周围的人的夸奖,那个时候,他会觉得自己很优秀,即使他实际上没有别人说得那么好,但在这样的意识中,他也慢慢的在向优秀的行列靠拢,因为他在潜意识里看到了美好,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目标,并且在这样的想法支持下,自觉或不自觉的表现在行动上。
所以,经常把自己的信任,鼓励传达给孩子,让他们知道,在父母的心里他是最优秀的,最棒的,永远是最好的,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会有很强的自信心,而这样的自信心是要身边的人从小时候就培养的。
|
|
|
http://p.mail.163.com/images/letter/200709/snow_1.gif | http://p.mail.163.com/images/letter/200709/snow_2.gif |
|
2014年12月5日(星期五)刊发在新浪草根名博首页《青葱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