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Rod Ellis : 任务型教学法适合中国国情
(2011-01-16 12:08:28)
标签:
转载 |
分类: 英语学习资源 |
学术权威畅谈中国外语教学法研究----——Rod Ellis教授专访
从事二语习得领域研究的人没有不熟悉Rod Ellis 这个名字的。这个响彻海内外学术界的名字,与《第二语言习得概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等15本学术专著、百余篇学术论文联系在一起。逐页研读过他的著作的中国研究生无不折服于他对此研究领域的深刻洞察力,而与其近距离交谈时,满头银发,身形矫健的Ellis教授那谦和儒雅的学者风范更令人赞叹倾倒。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应用语言研究与语言学学院教授、二语习得领域著名专家、国际权威、本次研讨会特邀嘉宾Rod Ellis教授在25日的研讨会上作了以“任务型教学法方法”为题的主旨演讲,并于演讲结束后在刘春燕、陈科芳博士的陪同下接受了采访。
勤奋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Ellis教授认为认准目标,努力工作是他取得卓绝成就的根本原因。他的求学和工作经历非常丰富。1965年从大学毕业后的十余年间,曾一度在西班牙、伦敦、非洲等国家和地区任教,并在此期间回国攻读硕士学位并参与教材编写工作。在参加为期一年的针对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大型项目研究时,Ellis教授对新兴的二语习得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1978年以来一直从事此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Ellis教授称得上是一位多产的学者,25年来保持着每两到三年出一本学术专著,每年发表两三篇论文的速度;不但发表速度快,而且学术成果质量高,研究能力长盛不衰。
正在兴起的中国二语习得研究
环视中国外语教学法的发展状况,Ellis教授肯定地说中国正有一大批优秀学者成长起来,具备着走向世界、得到外国同行认可的素质。当被问及中国学者如何融入国际学术界、对该方向的研究生有何建议时,Ellis教授结合自己多年作为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杂志主编的经历作出了中肯的回答。他提出中国学者在开展自己的研究时,不仅要关注中国的问题,更要把视野放宽,使自己的研究更具有普遍性。中国的教学法研究刚刚起步,还留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在正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投身于该领域的研究并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他对中国外语教学法研究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任务型教学法适合中国国情
众所周知,任务型教学法是在国外二语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在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中国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许多学者对它能否适用于中国这种以英语作为外语的环境有不少争议。Ellis教授在谈到此问题时表示,中国更需要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课余时间接触到地道英语、应用英语的机会比较少,因此,课堂就成了他们练习英语交际能力的主要场所。任务型教学法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应用英语、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因此适用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交际交流能力是评判语言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语言学习不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习,语言能力的提高不能单靠逐个理解记忆知识点来掌握,语言运用才是掌握语言的正确方法。任务型教学提倡通过语言使用学会语言,通过交际学会交际。但是,中国的外语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使用能力来进行教学,使得学习者认为语言学习枯燥无味,甚至放弃了英语学习。任务型教学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让学习者体会有意义语言,使语言学习回归其本真意义。
预测二语习得研究发展趋势
当被问及二语习得的发展趋势时,他说二语习得正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多种理论和多种研究视角并存,如基于普遍语法的二语习得研究、基于认知心理学的二语习得研究、基于互动理论的二语习得研究、基于社会文化论的二语习得研究等。但他更为关注的是二语习得理论对外语教学的指导和启示作用,因而更为注重基于互动理论的和基于认知心理学的二语习得研究。研究二语习得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他预计将来多种研究方法将在二语习得领域共同发展,各国学者的共同努力将使此领域研究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一次富有成效的学术盛会
Ellis教授对我校举办的此次研讨会给与了充分的肯定,称它为一次学术界的盛会。他指出这次会议为海内外学者交流教学法领域最新成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学者们通过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进行同行间的交流,能激发新的研究兴趣,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可。但唯一遗憾的是,这次会议时间较短,难以跟与会代表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他期待着将来能有机会再次与中国同行相聚,互相启发,互相切磋!
(刘春燕 胡方方 刘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