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恢武城”说起——与教师商榷学校文化建设

(2022-03-23 22:35:29)
标签:

教育

分类: 瞎侃教育

在学校操场西南侧,有一道城墙,苍黄的身躯,如巨龙突兀着,直奔西方而去,显得矫健而又古朴沧桑。这是“恢武城”北城墙。说起恢武城,还有一段不平凡的故事。1759年,清军平定“大小和卓之乱”,统一了天山南北,翌年在喀什噶尔置总理南疆八大城的喀什噶尔参赞大臣。1762年在喀什噶尔旧城之西北2里许兴建一新城,作为参赞大臣衙署。1771年乾隆皇帝正式为此城赐名为“徕宁城”, 意为安抚边疆各民族、使之安居乐业。1826年大和卓之孙张格尔在中亚浩罕汗国与英帝国主义的唆使支持下,大规模武装入侵喀什噶尔,9月攻陷并毁灭徕宁城。1827年,清扬威将军长龄公奉旨修建“恢武城”,道光皇帝御赐“恢武”。恢者,广大也,恢武,乃修备武力、扩大国威之意。后来人们俗称此城为“汉城”或者“新城”。1884年,清政府在此设疏勒直隶州,属喀什噶尔道,恢武城更名为疏勒城(道员亦驻疏勒城)。恢武城自建立以来,历经浩罕入侵、倭里罕作乱、铁木尔称雄、禾加尼亚孜回攻、马木提兵变等,在各族群众团结一致下,坚如磐石,岿然不动,为保卫喀什、南疆安全和国家民族统一做出突出贡献,被誉为中国的“西大门”和“兵城”。“恢武”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也是民族团结精神。把“恢武楼”三字赋予与恢武城毗邻的3号楼,彰显在校园里,难道不是最贴近广大师生心灵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行为吗?

东边的1号楼,可以“弘文楼”命名。一“武”一“文”,赫然呈现于校园,意寓广大师生当全面发展。中国古人“上马能打仗,下马能提笔”, “礼乐射御书数”为春秋战国时期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分别为学习礼法、乐舞、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术,其中射箭、驾车为军事技能,中国历史上“文能治邦,武能定国”的人才比比皆是。“弘文”两字,亦可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理解。同时,“弘文”也有历史出处,唐朝时实行“三省六部制”,门下省置弘文馆,唐太宗召集天下名士,如杜如晦、房玄龄等名流,撰写《晋书》,订定典章制度,李世民和他们“引礼度而成典则,畅文辞而咏风雅”(《全唐文》),使之成为唐文化的熔炉,集聚和造就了一批人才。

《书·尧典》云:“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何谓“俊德”?俊,本意是顶级人才,才能和品德,称为俊德。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仅要“俊”,有才能,而且要有美德。老师也是这样,在专业发展的路上,教学素质与道德素质必须齐头并进、比翼双飞。《资治通鉴》里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这里可以看出德才兼备的境界,也可看出无德有才的危害性。俊德齐备,是师生全面发展更深一层的含义。学校在办学理念中倡导“学习做人”,首先就要学习如何拥有崇高的理想信念、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胸怀祖国的大志。立德树人,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因此,把2号楼取名“俊德楼”,其意义颇重大。

 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德才没有止境。《礼记大学》开篇即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欲取4号楼为“至善楼”,提醒大家要在“俊德”提升的道路上不懈努力。

立足学校历史和特有的环境,避免形式化,显现个性化,让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层次,都体现学校文化内在的教育价值,是大家都要思索的问题。

以此文与大家商榷。

                                            写于20191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