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拐点!美印差异巨大,中国经济走向何方?

标签:
财经 |
文/杨国英
疫情之国殇,
有的在消散,
有的在加剧。
最近,中美之间的外交风云,让吃瓜群体沉浸其中,似乎这个世界的疫情,已经不存在了。
殊不知,疫情的国殇,各国差异巨大。
而疫情大拐点的差异,又派生出内政外交的分化。
美国的疫情,已进入大拐点。
1月中旬开始,美国疫情进入大拐点,新增确诊从高峰急速下滑。
美国进入疫情大拐点,这直接导致中美双方的对抗升级。
在此之前的一年,美国对中方态度,主要以口头恐吓、以及对中方科技实体的打击为主,这其实是战术性的。
而从今年1月中旬开始,伴随着美国疫情危险度的降低,美国对中方的对抗明显升级,进入战略包抄阶段。
所以,尽管去年美方频频制裁中方的科技实体,但是,中美之间的对抗热度其实并不高,还没有升级到目前彼此都在合纵联横的地步。
这是因为,去年美国还深陷在疫情之中,还需要处理烦杂的疫情内政。
而现在,伴随着疫情的舒缓,经济的复苏,美国开始腾出手来,对中国启动更为凶狠的战略包抄。
印度的疫情,还在加剧。
从1月中旬开始,印度新增确诊急剧上升,目前大拐点远未形成。
中印关系,之于我国,从利益冲突的角度,是目前仅次于中美关系的双边关系。
新冠疫情,或者任何其他天灾,有一个正常的时间法则,如果持续超过半年、且得不到缓和,那么,内乱就要开始。
从印度新增确诊时间表看,去年5月份开始抬头,此时印方试图转移内部矛盾,从6月份开始挑衅中方,制裁中方APP、并导致中印边境冲突。
但是,从8月中旬开始,印度疫情开始失控,随后印度内乱开始发酵,印度农民开始走向街头、大规模游行一个接一个。
内乱频频,矛盾无法转移,印度政府自然要埋头于处理内政,所以,从今年1月开始,中印关系开始悄然缓和。
而现在,2月份再次飙升的新增确诊数据,已经诱发印度更为严重的内乱——4月3日,印度切蒂斯格尔邦的印共毛派宣布“武装起义”,并伏击了印度安全部队,导致20多名印军士兵的死亡。
随着疫情诱发的内乱升级,印度不仅无力再转移内部矛盾,而且开始主动恢复对中国的招商引资,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前往印度投资。
这里有一个花絮,去年惨遭印度政府恶意制裁的字节跳动,在印度政府的默许之下,最近正起诉印度税务部门对公司帐户的冻结。
这就是疫情之于内政外交的游戏规则。
美印两国,在一年时间内上演的不同变脸术,真的太生动了。
疫情发酵,指责中国,转移矛盾。
疫情失控,内乱发生,忙于内政。
疫情缓解,挑衅升级,手段更狠(美国)。
疫情加剧,内乱升级,主要缓和(印度)。
看吧,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现实和残酷!
而美印当下的疫情差异,也间接折射出今年中国经济的走向。
过去若干年,中国经济的表现形式,无非两种——出口好(制造业),则地产和基建,整体要平;出口差(制造业),则地产和基建,至少有一个要升。
在全球制造业,印度一直幻想替代中国,美国也是这样支持的(这符合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
但是,在疫情不消反升之下,在内乱严重升级之下,至少今年印度的制造业没法正常运转了,美欧想加持都无门。
所以,今年我们的出口(制造业)还要保持向好,这是毫无疑问的。
出口(制造业)的向好,间接压制房地产和基建的扩张。
所以,今年,就不要幻想房地产放松调控了。地产调控今年不但不好放宽,更多的城市,还要更进一步收紧。
当然,楼市调控越紧,对刚需越是利好——缓涨不入,难道非要等到大涨才入?!
所以,铜铝钢材等有色金属、以及原油的大涨,二季度是要进入大拐点的,是要震荡向下的,这个仅靠美国的8年基建是撑不住的——有色金属的下一轮上涨,至少要等到印度疫情进入尾声之后(四季度)。
时势激荡,
财富风云,
在一切的表征之下,
都有着隐秘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