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垮你的不是死工资,而是你患得患失又懒惰的性格!

http://p1.pstatp.com/large/5e760002040f3599e64c
文/杨国英
年关将至,欢喜者少,诉苦者众!
每到年关,总有新朋旧友向我诉苦,有投资理财被骗的,有做生意讨债难的,更多的,还是身在职场工资不涨的……
成年人的世界,确实不容易,都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1
但是,说实在的,大凡投资理财被骗的向我诉苦,在简短安慰后,我一般都会讲一句“你肯定没有用心读我的文章”——2015年我就开始揭发e租宝,并曾经连续写过五、六篇文章,痛斥民间理财乱象,也曾经直上省政府金融办提醒主管领导强化监管。
你只要读过,并且上心了,就根本不可能被骗,即使你一只脚已经陷进去了,只要及时收手,也不至于被骗得那么惨。
然并卵!对于欲望>智商的人,你讲什么都没用,比起勤劳致命的荒诞,他们更相信不劳而获的捷径。哪里有金融骗局,哪里就有他们,他们总是如飞蛾扑火般涌进去。
哎,这种苦,你不诉也罢!
至于做生意讨债难的,这倒是没什么好说的,他们大都做着传统的生意,转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更不是适合所有人的。大而化之地说一些貌似建议、实质装逼的话,诸如“从ToB转向BoC”、“互联网+”、“内容电商”等,这有意义吗?
肯定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对这些传统行业的朋友,我一般的建议只有三点:压缩一些产能;减少一些应收帐款;在大城市购置一些物业。
2
今天,还是多谈谈第三类诉苦群体吧,他们大都身在职场,工资却多年不涨的。
这部分新朋旧友尤其多——毕竟,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创业,也不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创业,更多的人,毕其一身,可能都只是普通的职场中人。
对这些新朋旧友的诉苦,我的回应不尽相同,对年过45岁的,我以安慰为主,人生的下半场,还是随遇而安吧,但对于年未过45岁、尤其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我则以反问和批评为主,人生的当打之年,有什么好抱怨的,抱怨还不如行动。
http://p3.pstatp.com/large/5e750003dfca5c82b2d0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创业,也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去创业,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作为一个普通的职场中人,或者普遍的打工者,你就不应该去尝试和拥抱变化。
在该尝试时,你安于现状,在该拥抱变化时,你不去改变——难道非得等到年老时,你再行动,再改变?到时一切都晚了!
3
乐于安稳者,一生难安;勇于谋变者,风雨后必见彩虹。
在生活中,有许多人一边在公司拿着死工资,一边又顾影自怜抱怨公司的激励机制不好、或公司的商业模式不佳。
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其实也应该为公司的创新作出努力,更何况,在这个双向选择的时代,世界这么大,他完全可以走出去、去寻找更适合他的工作、更适合他的公司。
一边安于现状,一边又怨天尤人,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数不胜数,他们都没有勇气去改变自己的职场环境,又何谈改变自己的命运,去实现财务自由呢?
从心理学上讲,缺乏勇气打破现有场域的人,其实在内心深处,是最缺乏安全感的人。这种安全感的缺失,导致他们会循旧大于创新、空想大于行动。
这些人在日常工作当中,往往会有四个特征:
一,工作得过且过,多做表面功夫;
二,和事佬居多,有好人缘,缺少原则性;
三,表面上大公无私,实则私心很重,他们的精力大都用在对潜规则的钻研,而不是对明规则的尊重;
四,本职工作不用心,在外却东拉西扯,揽上一大堆所谓帮忙、帮腔的合作项目。
这样的人,不要说无法改变自己,而且,一家公司的日渐衰落,很多程度上是因为这样的人太多了,因为他们不像一些经常惹事的“刺头”,他们具有很强的迷惑性。
http://p3.pstatp.com/large/5e770002e888ddacaee5
实际上,你是否勇于谋变,与你所在的公司好坏无关。公司领导如有识人之明、纳言之格,你完全可以结合你的工作岗位和专业特长,与公司商谈与自己相关的激励机制,对一些独立的项目,也可以自己参投一部分资金,这样将自己的风险和收益,与公司锁定挂钩,我想绝大部分的公司,绝对是欢迎这样的员工的。
当然,如果公司领导无识人之明、无纳言之格,你也大可以主动请辞,去投奔更适合你的公司,或者也可以去尝试创业,现在是市场化经济,“此处留不住爷,自有留爷处”。
记住,拖垮你的不是死工资,而是你患得患失又TM懒惰的性格。
告别死工资,走出自己的舒适带,去押上自己,去拥抱变化,你才有成长的可能性,也才有实现财务自由的可能性。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