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顺丰的丰巢局:是竞合之作,还是控局之谋?

(2018-01-27 12:38:26)

http://p3.pstatp.com/large/5b540004688ebe8e57e2

杨国英

谁的丰巢?是顺丰和通达系快递公司的竞合、共享之作,还是顺丰一家的战略棋子、控局之谋?这个被问得越来越多的问题,可能左右着丰巢的明天。

丰巢是竞合、共享的产物,申通、韵达、中通三家快递公司和顺丰一样,都是丰巢的原始股东,虽然很多人并不清楚,大股东顺丰系在丰巢持股超过38.68%,而三家“通达系”快递公司的合计持股也没有这么多。

而今,丰巢立足于竞合的创立初衷和发展格局正在面临挑战。从命名上,丰巢就带着顺丰的烙印,但对于作为原始股东的其他快递公司来说,在丰巢品牌上的缺失,只是最表面的问题。真正的问题隐现在水面之下——成立以来,顺丰对丰巢,在资本、品牌、上下游的控制之外,丰巢也正在削弱其他股东的用户体验,这意味着他们与顺丰的核心竞争差距越来越大。顺丰的战略布局正在导向这样的结果:走在自己的路上,让通达股东无路可走。

顺丰系股权一家独大,掌控丰巢品牌和布局

丰巢对配送末端的控制力越来越强,除了自有的末端体系,今年9月,丰巢科技以支付现金的方式,一举收购了中集电商100%的股权,此举也意味着,快递柜行业一家独大的格局隐然浮现。从股权地位看,这样的一家独大,实际上是顺丰系的一家独大。

丰巢在布局上毫不手软,显然离不开掌控绝对话语权的大股东顺丰系的推动,事实上,在资本控制和品牌控制上,丰巢都有着十足的顺丰特色,也非常符合顺丰一直以来倾向于建立闭环业务模式的战略导向。

众所周知,在战略定位上,顺丰希望成为一家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在仓储、配送、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均有布局。对于顺丰战略的落地,丰巢是极为关键的一环,这样看来,顺丰希望将丰巢的战略功用发挥到极致,使其成为顺丰闭环业务模式的一个支点,就不是什么很难理解的事情。但这样一来,作为丰巢原始股东的通达系快递公司,尽管也一直在物流链条上布局探索,但势必陷于被动。

丰巢的服务体验短板弱化的是通达竞争力

丰巢自提柜的业务模式,看似化解了配送和收件之间的时间错配,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效率问题,却容易拉低服务体验,甚至引发与消费者之间的纠纷,因此在服务体验上是存在短板的。就在今年6月,圆通曾下发通知,严禁将快件放入丰巢自提柜,提倡网点自建终端。顺丰显然也意识到了上述问题,因此,与顺丰在丰巢的股权地位并不匹配的是,丰巢自提柜的使用者或买单者,却主要是通达系——从2016年各家快递公司对“丰巢”快递柜使用量来看,顺丰使用率最低,仅仅6%,而中通、圆通、申通、韵达、百世则分别高达22%、18%、14%、14%、10%。

这意味着,对在同一个赛道上的顺丰和通达股东来说,使用丰巢、降低服务体验的买单者主要是二通一达,但顺丰却在服务体验改善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假以时日,双方核心竞争力的差距将越来越大,对通达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

财务“挖坑”,上下游关联亦是隐忧

丰巢在顺丰的战略指向上扩张、布局,并非没有风险——丰巢从2015年开始运营,截止到2015年底和2016年9月30日,分别亏损3686万元和1.57亿元,呈现出亏损加速的趋势。这样的亏损幅度和速度,以顺丰的实力或可承受,但对于实力相对薄弱的通达系来说,并不是小问题。

更关键的是,即便丰巢的布局最终取得财务上的成功,通达系也可能高兴不起来。毕竟,整个行业对丰巢的担心还在于:尽管顺丰自家在使用丰巢上的积极性不高,但在围绕自提柜的上游布局上却更热心,由此衍生而来的是上下游企业的关联问题。

2016年,作为丰巢大股东的顺丰投资入股了生产、研发智能快件箱的智莱科技,位列第九大股东,虽然仅仅持股3.7%,但顺丰对这家公司的影响力却不容小觑——丰巢作为智莱科技的单一大客户,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别为智莱科技贡献了46.46%和48.95%的销售额,2017年上半年,这一比例更是达到了70.13%。

这种过于依赖单一大客户、并且存在股权关联的经营现状,也使得正在冲击IPO的智莱科技最近饱受媒体质疑。顺丰在丰巢拥有最高的股权地位,并且冒着财务风险推动丰巢的扩张,业务关联却是较弱的,而在代表业务上游的智莱科技,呈现的却是另一种反差。

两个反常的事实,凸显的实际上是同一个道理:顺丰对丰巢的控制力和控制意图都是昭然若揭的,换句话说,相比丰巢其他快递公司股东的弱势,强势的顺丰正在围绕丰巢的自提柜业务和周边的上游产业,主导一盘更大的、也更为符合顺丰战略方向的棋局。

布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谁的丰巢,决定了丰巢向何处去。如果说丰巢的品牌指向,从一开始就是偏向顺丰的,各个股东现在提出异议为时已晚,那么丰巢当前为顺丰所主导、成为顺丰棋子的趋势,却一定是各方所始料未及的。丰巢的强大,强的只是顺丰的末端影响力和控制力,这对于同为重要股东,而且贡献了更多业务量的中通、申通和韵达显然不公平。

而从理论上讲,顺丰尽管强大,但以一犯众并非全无风险,当快递企业从感到从不公平到选择不接受,手中还是有筹码的,尽管这会导致多输的局面。

当丰巢作为顺丰强化行业控制力的战略棋子而存在,无论其能否成功,都未必是一个好的结果。毕竟,一个因竞合理念而生的平台走向异化,不仅有违初衷,也注定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