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紫色(利己)
(2024-09-30 08:54:00)| 分类: 工作记录 |
我们生活在一个利己的时代。
这是正常的,也是理解的,最近在读《长征》和《抗日战争》,其中的很多文字记录都富有那个时代的深深烙印:无私、勇敢、风险、实事求是……环境变了,人所追求的东西似乎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我们好像更多的在提倡奉献,但已没什么人在说“无私”,好像更多的在提倡奋斗,但已没什么人在说“艰苦”。
其实“利己”并不是个贬义词,至少是说明自己是有“追求”的,追求自我的实现价值、追求自身在这个环境中的被动评价,当然,做这些事情的前提是首先得认清自己,明白自己的能力、定位、所求、所需:能力不明,容易失衡;定位不明,容易失真;所求不明,容易失信;所需不明,容易失途……那现在,就先说说“定位不明”吧。
什么叫定位,不明白,不清楚,不敢说,也不敢妄加评价。换个通俗易懂的词儿吧,或许是“自以为是”,或许是“自降身价”,无论是“抬高”还是“降低”,都让人有一种虚伪的印象。“自以为是”应该是“利己”属性的一个集中表现,以自己为中心,所有的规则、评价、得失,应该为自己量身打造,做错了,是环境造成的,做对了,是自己付出的,上楼梯,是独占的,下楼梯,是无关的……仔细想想,这么考虑也不是完全不妥,在“利己”的定义上仿佛没有任何问题,“理所应当”是潜台词,是隐藏在“冠冕堂皇”下的核心,甭管那个楼梯有多挤,反正是要占一道,最好其他人都在跟着自己,这样,往上走的路才不会偏移,哪怕根本没有路,也要装出有路的样子,哪怕后面没有人,也要营造出千军万马的气势。
这条路其实是不好走的,需要有人铺路,需要有人引导,也需要有人殿后。铺路的人往往会被忽视,“走好当下”是一直在标榜的座右铭,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如果一直纠结,那这话可能就要把老祖宗都搬出来了,所以,不重要;引导的人也只是昙花一现,既然是“引导”,那后面的实际路程跟这个人也就没多少关系了,挂好牌子、标好路标就是全部的任务,剩下的,还是要交给实际走路的人,所以,不重要;殿后的人,只是负责扫尾的边缘群体,表面上是要恭恭敬敬的,谁还不想有个安稳的后方呢,但实际上其实也还是可有可无,大不了不走回头路呗,所以,不重要。既然都不重要,那么谁重要呢?当然是自己了,路是自己走的,道是自己开的,目的地是自己到的,所以的一切,也都是自己做成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利己”的时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