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条”中的悲哀条款;乌合之众;袁世凯的批注…

标签:
财经教育历史娱乐育儿 |
分类: 蒋介石的一生 |
蒋介石的一生475、“二十一条”中的悲哀条款;乌合之众;袁世凯的批注…
“从1908年到辛亥革命前夕,汉冶萍公司借外债12次,其中借日本人的有6笔…到1911年,该公司总计用银3200万两…除1000万两本金外,其余2200万两都是借的钱…”民国百姓接着说,“大部分是借日商的…日商的借款后来都变成了投资…”
…
“私もお金を返したいですが、漢冶萍会社はお金がないです(我也想把钱要回来,但是汉冶萍公司没钱)…”一位日商说,“借金が投資になる…私もしょうがないです(借款变成投资…我也很无奈)…”
…
“日本商人在借款合同上的条件是:借款以厂矿财产和铁砂为担保;期限为30年;铁砂除汉阳铁厂自用外,应尽(jn)先售与日本人;铁砂售价由双方议定,不受国际市场影响;日本八幡制铁所可以预购…”民国百姓继续说。
…尽:【jìn】所有的——~人皆知。【jn】1.力求达到最大限度——~早。~着平生的力气往外一推。~可能地减少错误。2.表示以某个范围为极限,不得超过——~着三天把事情办好。3.让某些人或事物尽先——先~旧衣服穿…
…先:时间或次序在前的(跟“后”相对)——~进。~例…
…尽先:副词。表示将某事物放在最先考虑的地位——~照顾老人和孩子…
“日本商人从1908年到1915年每年从大冶铁矿运走铁砂6~7万吨,使汉冶萍公司在1911年实际上已经受制于日商…由于汉冶萍公司与日商联系密切,尽管中国人民强烈要求废除《二十一条》,但是该公司被日本商人控制的局面并未改变…”民国百姓最后说。
“二十一条”原文:“中国政府允准,所有属于汉冶萍公司各矿之附近矿山,如未经该公司同意,一概不准该公司引以外人之人开采,并允此外凡欲措(cuò)办,无论直接间接对该公司恐有影响之举,必先经该公司同意。”
…措:1.安排;安放。2.计划办理…
…措办:筹划办理…
“二十一条”原文翻译:“中国政府向我承诺,所有属于汉冶萍公司各矿的附近矿山,如没得到公司同意,不准别人开采。凡是筹划办理对汉冶萍公司有影响的事(无论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都必须先经汉冶萍公司同意。”
“这是一条悲哀的条款…”现代学者说,“根据物权…‘属于汉冶萍公司各矿的附近矿山,如没得到公司同意,不准别人开采’,‘凡是筹划办理对汉冶萍公司有影响的事(无论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都必须先经汉冶萍公司同意’…这些是理所当然的事…”
“但在那个时代,理所当然的事却不那么理所当然…”现代学者接着说,“政府可以打着‘国策’的名义对公司为所欲为:政府可以根据需要收购、合并、分拆公司,而无需经过公司股东同意…”
“日本商人知道中国政府经常这么干…所以…他们无奈的订下这样的条款…”现代学者继续说。
…
“中国政府的官员是故意的吗?…不,他们只是不懂物权…与经济…”另一位现代学者说。
“即便懂…当上级发出违反物权的命令时,下级官员也不得不照办…”现代学者接着说,“在清末官场这个庞然大物中,人们追求的不是正义和真理…人们追求的是‘合群’、‘融入集体’…”
“只有这样…才能生存下来:有饭吃,有活儿干,不被排挤…”现代学者最后说。
“人一到群体中…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古斯塔夫·勒庞说。
…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1841.5.7-1931.12.13):法国社会心理学家,《乌合之众》作者…
“当时,国民淹没在爱国的感情中…”现代学者说,“当时…国民认为:只要是日本提出的要求,都是不合理的…”
…
“二十一条”原文:“中国政府允准,所有属于汉冶萍公司各矿之附近矿山,如未经该公司同意,一概不准该公司引以外人之人开采,并允此外凡欲措(cuò)办,无论直接间接对该公司恐有影响之举,必先经该公司同意。”
袁世凯批注:“附近”二字“近强”,并对“有影响之举”的提法表示不满,认为这“是不许中国另开矿也”,“此件应召集股董会讨论”。
“袁世凯的批注,在法律上也是成立的…”现代学者说,“汉冶萍公司各矿附近的、物权归别人所有的矿山…汉冶萍公司无权干涉…”
“那个时候,人们对‘有影响之举’的理解是:所有产生影响的行为…”现代学者接着说,“按这种解释,别人开矿…会影响到汉冶萍公司…需经汉冶萍公司同意…”
“这是违反平等的解释…”现代学者继续说,“人和人平等…没有人有凌驾别人之上、干涉别人的权力…人做什么,也不需要得到别人批准…”
“人们在自己土地上开矿…不需经汉冶萍公司同意…”现代学者最后说。
“二十一条”原文:“所有在中国内地所设日本病院、寺院、学校等,概允其土地所有权。”
袁世凯批注:将“所有权”三字重笔点出,表示异议。
“二十一条”原文:关于日本提出的“合办警察”、“整顿福建海口”等事。
袁世凯批注:不予认可。
以上是21条中,袁世凯拒绝的部分…
“二十一条”原文:“中国政府允准,日本国建造由烟台或龙口连接胶济路线之铁路。”
…龙口:烟台市代管县级市,东与蓬莱市毗(pí)邻,南与栖霞市、招远市接壤,西、北濒渤海,隔海与天津、大连相望…
…这里的“胶济路线”应该是指胶济铁路…
…胶济铁路:胶州湾(青岛境内)至济南的铁路…20世纪初也被称为“山东铁路”…
袁世凯批注:由我自造,如借款俟(sì)第一条实行后可先尽日本商议。
““法权,简单来说就是…你犯了罪,本地法院有权审判你,并按本地法律对你判刑…”民国百姓说。
请看下集《蒋介石的一生476、“二十一条”原文;袁世凯的批注;治外法权…》”
若不知晓历史,便看不清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