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事实+感情=看法:辨析真相小学生是怎样强过专家的?

标签:
历史文化 |
·“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一个智慧积累的过程,今天的一个小孩子就积累了过去一位大师的知识。生活中一名普通中学生到了十六世纪,就是一名学术大家。可以推测,同样的事情还会发生,比如说,让专家都棘手无策的史料辨析问题、生活真相辨析问题,在即将到来的下一刻,也会变得特别简单小学生都能完成。
请看下集《55、事实+感情=看法》”
55、事实+感情=看法:辨析真相小学生是怎样强过专家的?
可自己毕竟是尧的儿子,伦理上理应继承帝位的人,如果经常抛头露面,对虞舜影响不好。他遵循了父亲的意思,把天下让给了舜,一生都在躲避他(“丹诸(朱)辟(避)舜于房”)。
当时的史官和后代学者受家族宗法伦理影响,记录下来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不与父相见”。
在民众眼中,卑鄙无耻的舜先生囚禁了天真烂漫的尧先生,还不让这对父子团聚。
笔墨虽然带有记录者的感情,但是它依然给出了这样的事实:在尧的余生中,极少见到丹朱的面。
所以我们看文献的时候,是需要分清“事实”和“看法”的。这两点不一样,具体来说,看法有很多种,事实却只有一个。所以舜先生做了一件事,后人却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有的觉得舜是好人有的认为他就一混蛋。这点产生的影响直接绵延到今天,干扰了人们的是非判断,由此引发一系列问题。
所以我们顺带说一下“事实”和“看法”的究竟是啥,可以让天真善良的人们更加的天真善良。
我们不妨从国外学者的研究说起,莎士比亚先生曾嘟囔过这么一句话——“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意思是说,“我写的哈姆雷特只有一个,但是你们对他的看法千奇百怪受不了你们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玄机在哪里呢?怎么会有这种结果呢?
玄机还是容易发现的,因为我们说的这句话“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涉及的东西不多。准确来说,“哈姆雷特”是“事实”。“一个人哈姆雷特”是“看法”,这种“看法”是由“一千个人”产生的。
这就好比密室杀人事件,凶手就在这仨家伙里,跑不了的~
简单推理一下。
为什么看法不同呢?因为产生看法的人不同。为什么人不同看法就不同呢?因为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喜好、感情、利益,所以产生的看法彼此不同。
契机就在这里。
好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谜底终于露出大狐狸尾巴来啦,我们一把它拉出来。
现在暂且把啰里啰嗦的社会科学放到杂物柜,用自然科学的公式做个了断。嗯,就是这个,“事实”和“看法”的关系——事实+感情=看法。
一击必杀~
简单说来,事实加上个人感情等于看法,由于人是无数的所以人产生的感情是无数的,所以事实也是无数的。
那么“事实”是啥?从公式来看,就是刨除“感情”的东西了。
不带“人的感情”的东西,就是非生命就是其他小动物小植物,因为不是人所以么有人的感情~
有啦“事实+感情=看法”必杀技,我们可以推出另外俩公式:
看法-感情=事实。
看法-事实=感情。
法宝三件套出现啦,从此辨析文献不在是专家先生的专利,小学生都可以骄傲的对大牛们说——“你们好天真~”
英雄出少年,此话不假。
初中数学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这是我们推出的公式,现在我们运用他解决一下课后练习题…”
我们也做下课后练习题,第一个,就是《竹书纪年》里的这句话——“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不与父相见”。运用公式“看法-感情=事实”,减去民众对虞舜违背伦理继位的厌恶感,我们就发现了事实:丹水之战后,尧和丹朱不曾再见过面。
《竹书纪年》这本书呢,是上古唯一的官方笔记,比《尚书》还牛比《史记》还早,总之是一部超牛超牛的书。
现在回想一下,迄今为止的历史,包括“二十四史”的正史,大多是史官先生流水线的记录和看法的堆积。
流水线记录固然是事实,但是人们非常容易把史官先生的看法当做历史事实本身,比如刚才这句“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不与父相见”。
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人们为什么容易忽视‘事实’?”
这个问题有一个前提,就是,人们忽略了事实吗?
我们不妨在大街上随便拉一个人问一下,“你是不是经常忽略事实呀?”对方往往会睁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像看傻瓜一样看我们——“我是实事求是的人怎么可能忽视事实呢?你为什么会问这种问题呀,我送你去医院检查一下吧…”
可是,情节反转。
现实恰恰相反,人们一般情况下都会忽略事实。除非有“奇迹之眼”可以看到事情背后的自然规律,才能辨别真伪。
火眼金睛。
比如这句“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不与父相见”,包含尧时代的人在内的众多学者对此看法相当的一致,直接把事实省略,得出历史真相——精黑辣的虞舜先生囚禁了傻白甜的唐尧先生。
把看法当成了事实。
当世界上所有人都认为事情“是这个样子”时,事情就是这个样子的吗?人们非常容易在这点犯困,所以我们才需要找出“终极钥匙”。
事情本来的样子就是“事实”,事实并不是人们的看法,而是刨除感情后剩下的东西,也就是自然法则。就和“一加一等于二”一样,即使所有人都认为“一加一等于三”,可是“一加一仍然等于二”,因为这是事实这是自然规律。
好啦,人们总是在忽视事实,前提搞定啦。
现在说关键——人们为什么容易忽视事实?
幼儿园的小朋友相当的现实,基本上遵循“有西瓜吃就是好老师”哲学(也许只有我遵循~)。
对小朋友重要的是“西瓜”而不是“好老师”(个别眼光可以看到外面西瓜地的小朋友,请自觉上一年级去,这里不适合你啦~)。
也就是说,事实对人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利益。每个人利益不一样,对同一个事实的看法也就不一样。
·“说一则新闻吧:半裸男模现身望京营销 路过老者指其伤风败俗
今天下午,在望京SOHO喷泉附近又现“肉推”营销,数十名男子赤裸着上半身现身,但现身不久就被一名路过的老大爷阻止,称这样的举动实在伤风败俗。策划此场肉推是一家网络公司,其在网上发声称策划活动被大爷联合物业‘搞走了’。据《法制晚报》记者了解,这已经是继斯巴达勇士、比基尼美女之后,北京出现的第三起肉推事件。
其实很多事情,很多年后人们才会发现,是一个悲剧,时代的悲剧,正如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一样。
请看下集《56、祥林嫂2.0版本:解码天鹅服反串营销被辱事件》”
·“欢迎喜欢的亲转发收藏o(^▽^)o,欢迎关注博客"人性的游戏"或者微博"人性的游戏"
欢迎下载新浪博客APP关注"人性的游戏"随时随地收看深度博文(o゜▽゜)o☆~”
精彩热评:整个拜读了楼主的文章后,不禁感叹:这比我看易中天中华史更有趣,更通俗易懂,更细致,也更发人深省。
我想,如果没有对历史的发展有深刻的认识,和深刻的人生经历,要把很多事用通俗的语言简单的说明白,是很不容易的。这大概就是人们说的功力吧。
感谢楼主,期待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