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大会杂记
标签:
风土大会葡萄酒 |
上海静安,瑞吉酒店,风土大会,9场大师班,18位全球风土领军人物,85家世界顶级风土名家,2000多号人一起喝大酒搞事情,这是我能想起上周末知味组织的上海葡萄酒风土大会的关键词。
为了参加这场行业的“武林大会”,接到“英雄帖”的我们,专程从银川飞到魔都,赶场子般连喝了三天。参加了一场大师班和一场晚宴,听了一天风土大课,逛了一天的名庄酒展,见了几位数年未见的老友,望着对方拖家带口的忙碌,除了感慨青春易逝,便是中年油腻男的”M”型发线后移,时光,在每个人脸上留下刻痕,没有丝毫的犹豫。
我和孙洁说,这是一片一踏上,就会心跳加速,步频加快的土地。我们看着对方笑着说,也去过世界上这么多地方了,也算是见过世面了,可是来到上海,依旧会莫名其妙的紧张,分不清楚方向。也许习惯了葡萄酒世界的“慢”,就很难跟上大都市的“快”了。
酒友看到我们问,哟,这么远都过来了。我说对啊,小地方待久了,需要来大上海透透气。他们说我们别逗了,你们俩个法国回来的家伙。我说哪有,现在我们从银川来。对方笑笑就走开了。
我看着孙洁,说自己连寒暄都不太会了。不喜欢往人多的地方钻,也不会刻意去寻找话题,如果冷场了,就让它冷着吧,反正也不热乎,不知道算不算现在流行的“佛系”青年。回国时间长了,对很多东西就木了,时不时会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当年回来的初心,因为想不起来的时候多了,也就真的忘了。其实心里特别高兴能够参与这场行业峰会,因为每次不知道自己该干嘛的时候,听听业内顶尖的声音,似乎就有了方向。
大会前,知味的联合创始人朱思维问我怎么看待风土,风土精神对我的工作有什么影响。我想了很久,给他细细写了很多,后来他在自己的采访文章里刊登了部分。
我说酿的酒越多,对风土概念的理解也越深。
原来我在酒庄做专职酿酒师,能接触的葡萄园也有限,或者说我只操心酒庄葡萄园所出产的葡萄就好。现在我酿几家酒庄,所涉及的葡萄园也相应增加了不少,葡萄品种在增加,酒的类型也在增加。这让我对于地块儿和小气候有着更多的体会,深刻地感受着不同地块生长出葡萄的异同,在外观上有着极其的不同,酿出的酒更是风格迥异。
原来因为对土地的不了解,所以强化了很多工艺,以至于酿的酒都大同小异,很难说展现了风土,更多算是技术型的酒。在这里生活了5年,也工作了5年,渐渐对这些葡萄园有了更深的理解,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人文因素,都在或多或少影响着每一片葡萄园,从而产出千差万别的葡萄酒。
有外人说我们宁夏的葡萄酒喝起来都一个味儿,那是因为我们一开始还在摸索,在模仿,在照着一个标准做酒。从国际上屡获金奖上看,模仿的效果还不错。
现在,我们在改变,我们能看到自己土地的异同,我们正在酿出更多体现本地风土的葡萄酒。我们的工艺变得更加多变,不再一味追求陈酿,而是变得更加简单和纯粹。如果说原来我们在学习做加法,那么,现在我们正在学习做减法,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更难的过程。
而这一切,其实正是风土精神所传递的遵从自然。其实,这很符合我们中国人讲究的古典美学,道法自然,大道至简,易乎,难也!
本届风土大会的主题是生物动力法,来的很多专家也是生物动力法的践行者。在酒圈,现在可能没有比这个话题更能引发爱好者之间的口水战了。知味这次选了个有趣的主题,邀请到嘉宾也都是国际上业内相关领域的顶尖代表,风土大课上被屡屡提及,甚至专门用一场大师班来探讨这个主题。
观星象和月相,埋牛角坑肥,装西洋蓍草配剂的牡鹿膀胱,装洋甘菊配剂的母牛小肠,装橡树皮制剂的家养动物头颅......
这些匪夷所思的非常规操作,让生物动力法遭受了很多非议。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名庄加入到这场全球化的热烈活动,那些原来对此不屑一顾的酒庄主们,开始认真思考这种返璞归真的原始劳作方式是否能为酒庄进一步提升酒质,从而获得更高的品牌价值和实际财富。生物动力法顾问也由此应运而生,Antoine
Lepetit de la Bigne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次风土大会也来到了现场,和波尔多右岸两座名庄Château
Fonroque和Château Mazeyres的管理者,生物动力法认证组织Biodyvin的副主席Alain
Moueix先生一起,主讲生物动力法大师班。
先不管那些奇怪生物制剂的制作过程,生物动力法的核心思想是增强土地的自有活力,跟随月历进行相应的耕作,建立较为平衡和谐的葡萄园生态圈,最终提升葡萄酒中精细的风土表达。
其实,作为中国人,我们可能会更容易理解生物动力法的原理。
时间回到农耕社会,那时候不存在机械操作,不存在化肥和除草剂,时间的划分没有如此精确,老祖宗告诉我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惊蛰谷雨,芒种霜降,人们的耕作完全依靠农历,这不就是中国古典的生物动力法?
风土大课上郝主席的发言尤其有趣,他说他听了一天生物动力法,你们增强土壤活力的方法,我们宁夏富含有机质的黄河水一浇,直接就改良了土壤,这也算是我们宁夏特色的生物动力法。话毕,会场一阵喝彩。
人类在对脚下大地的耕作过程中,方法虽不一样,目的却惊人的一致。
用罗曼尼康帝庄主奥贝尔.德维兰先生在风土大会上的视频发言做结:
“伟大葡萄园不是命中注定,而是源自文明的执着坚持。我们无法测量和量化大自然的表现,但这些风土葡萄酒所表现的自然,是由人类亲手造就的文明的自然,当然人类也肩负着巨大的责任。”
前一篇:技术崇拜还是道法自然?
后一篇:这一杯,敬自由与信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