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酿酒月刊》七月/八月刊发表了名为《中国》的编者语


标签:
杂谈 |
法国酿酒师联盟主席Cyril PAYON在最新一期N°253全法酿酒师专业期刊—《Revue Française d’Œnologie法国酿酒月刊》七月/八月刊中发表了名为《中国》的编者语。
现全文翻译如下:
当我进入第五届(笔误,网上查了是蓬莱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葡萄酒、烈酒品评赛(VINALIES)时,唯一的反应是人忒多。带着特别的人际关系,从这个社会,这片文化,这个组织,这个国家竟迸发出如此的能量~!中国展现出工商业的蓬勃与经济上的挑战,而这令人兴奋的事实早在老欧洲黄金三十年(指的是二战后的三十年,世界经济复苏的三十年)的时候便已出现。
如何不再对他们的精神活力麻木?如何不被这种倾听的态势和专注所击打?如何不被这种或许永恒的巨大印象所惊奇?…这张“如何不”的单子也许太长了!本届VINALIES取得了成功,相比2011年增加了25%的酒样,来源于11个国家:中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克罗地亚,意大利,葡萄牙,罗马尼亚,瑞士,斯洛伐克。OIV,国际酿酒师联盟,VinoFed,国际大奖赛联盟都给予这次大赛极大的支持与鼓励,他们很明白如此盛会的重要性。诚然,我们能想象到区区的酒样面对如此广大的潜在市场实在是太单薄了,虽然每年都在持续显著地增长。
回到朗多克的土地时,我开始扪心自问。向各位保证,在我们古老文明的欧洲大陆,对于贸易保护主义的爆发归于自己糟糕的语言,我既没有负面的也没有批评的观点。在我们的组织里,资格上,竞赛管理中,我们严格的法规,严厉的要求是我们的防线。这些也是中国人最欣赏的地方。他们惊奇于我们的能力。对于他们“复制-拷贝”的能力感到不安,有时对于这种炫耀式有限能力感到烦躁,因为中国人能把他们用于商业或者交换,基于此,我真的很佩服他们的野心:汲取我们知识,从我们的经验中得到灵感来构建他们酿酒的明天。有些年轻的中国人叩响了我们国家酿酒师文凭的大门,说着费劲的法语却想要谋求期末考试前十的位置,他们打开了我们酒库的大门。这些人是感恩的。这些人对于我们的知识与能力有着狂热的激情。
今天,法国,欧洲,乃至世界的政府葡萄酒机构及组织,通过新的法律法规保护消费者,完善着我们巴克斯灵药的操作规程。我们全法酿酒师联盟要团结一致,让我们的职业规范化。抱怨是因为觉得强制,但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今天所做的努力,是为明天的标准。所以,让我们传递,交换,分享;即使严寒也不能使我们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