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散记

(2013-04-21 18:03:18)
标签:

黑咖啡

读书

 

再厚的一本书,终将有读完的时候。

即使这是一本《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这不免让人心生眷恋,读到后半段,我差点就不舍得再读下去了。

这几日深圳大风,揣着书,迈出地铁站的时候,天已暗蓝,大风裹挟着树顶的枝叶,发出连绵不断的涛声,我的心里,却充满了恩德的悲鸣。

我猜想,睿智如恩德,也必有这张偟的一刻吧。仿佛一切都将被遗忘,一切愿望,带来的却终将是失去,而最终等待着我们的,是无尽往复后无可选择的虚无。

我猜,写出这部作品的老人,必定曾生出过很多疑问,很多探寻。

就像阿特莱尤和巴斯蒂安的远征一样,恩德也曾经是出入幻想王国经验丰富的旅行者,他也曾经在自己所创造出的幻想世界中起伏跌宕,尽享欲望被满足的甘冽和紧随其后的萎靡与颓唐,他也曾到达过愿望的顶峰和失望的幽谷,他也曾看过魔镜门对面的自己,也曾被潜藏于在自己内心深处的萨义德诱惑……就和巴斯蒂安创造了新的幻想王国一样,当恩德创造了这样一本书,我相信他一定也曾经有过因可以左右一切而无所适从的一刻。

接下来该怎么做?

就像巴斯蒂安努力的寻找他真正的愿望一样,我相信,这也是恩德对自己的探寻。

历经战乱与经济萧条,恩德目睹人世间的离乱与纷扰,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摧毁,标准化与利益优先对自然灵性的泯灭,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使人们越来越多的被欲望淹没,人们无力返回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幻想成了谎言,成了无端的恐惧、对物质的贪欲和毫无理由的绝望,成了毒害人心的妄想和麻木无谓的虚无。

从书中拔头四顾,这不就是虚无吞噬现世的写照么?

当我们还在讨论是否要相信童话的时候,当有人还在问如何通过读书认字的时候,当企业家笑谈征地农民被碾死,当恐慌的人们抢空了超市的盐,当我们呼吸有毒的空气吃喝有毒的食物,甚至婴儿也喝有毒的奶粉,当上学的孩子跳了楼,我们这个世界,和当年恩德的世界,又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呢?

感怀于恩德的忧虑甚至绝望的深思,有一瞬间,我甚至不能继续读下去。

我甚至在想,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安排巴斯蒂安的命运,我只知道,我执拗的会给他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但是我怎样将这样一个看似美好的结局与他现在似乎毫无出路的现状结合起来呢?该怎样才能让这个过程衔接的妥帖而顺理成章呢?

当然,智慧如恩德,最终还是给了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

而这个结局是不是真的如你所愿呢?

也许,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

 

 

出身德国的恩德,沿袭了这个国家一贯的思辨精神,屡次在这本书中提到几个同样永远讲不完的哲学命题,生与死、得到与失去、愿望与满足。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愿望的部分。

正如书中开篇提到的。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这排字的下面:

“这是一件关于人类热情的难以捉摸的事情。”又如“奥林”上面的4个字——“行你所愿”。

格劳格拉曼说了,行你所愿的意思并非做你想做的事。而是,按照你真正的愿望行动。

可是什么才是我们真正的愿望呢?我们该怎么找到它并实现它呢?

每一个愿望的生发,都是这么的悄无声息,甚至在它开始蔓生的时候,你还无法感知,直到它盘根错节的占据了你,你才发现自己无可救药的坚定了某种念头。

你要行动了——这是我们能下令开始的唯一事情。

每个生日,我们都会叫人许下三个愿望,但是,究竟是我们在左右愿望,还是愿望在控制我们呢?

有意思的是,愿望的敌人,正是满足。

只有满足才能平息愿望。

所有奋力企及目标的行动,都正是令愿望凋零的真正原因。我们的努力就是为了消灭愿望,而愿望也在消磨着我们。越来越多的愿望何尝不像一张巨口,不断的吞噬着我们的热情和精力。

前几年,台湾出过一本书,叫《爱无能》,后来也曾有过一种奇妙的病,叫做幸福综合症。来看心理医生的,童年既没有什么阴影,父母也都是通情达理始终给孩子爱和鼓励的人,成长的过程顺风顺水,几乎就是心想事成。然而,正是这些别人眼中的佼佼者和幸运儿罹患了这种找不到幸福感的病症。

同样的,当巴斯蒂安在象牙塔中等待加冕的那些日子里,他大部分时间都坐在自己选中的屋子里,一动不动地呆视着前方,什么事也不干。本来他喜欢琢磨点什么或者编个故事来消磨时光,可现在他什么也想不起来了。他感到自己心里空空如也。他心中闪亮的记忆消失的越来越多,直到他心中完全黑暗下来。

那一刻,我真担心,在这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不断满足的背后,幻想王国远方的边界,虚无是不是又将再次降临呢?漫游山上曾经出现过的一切,是不是又将陷入循环往复的怪圈呢?

而这种状态,我们是不是也似曾相识呢?我们希望给我们的孩子最好的食物、书和教育,为了她们上学我们不惜搬家,假如她要,甚至我们可以去摘月亮。这伟大的父母之爱付出之后,我们得到的却是一个被满足灌饱毫无前进动力的孩子。

十几年前当老师的时候,我曾经在讲台上跟学生们说过一句大言不惭的话 ,这世上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如果你没做到,那是因为你想的不够。

事实证明,这句豪言,显然没有看到目标导向之后牺牲的是什么。

有时候,为了能在一年四季都吃到苹果,我们可以动用一些手段让苹果提前成熟变红,永不变质。我们虽然可以随时吃到苹果了,但是为此付出的代价是,那苹果不好吃了。

得到的未必是最初想要的,但失去的却已失去。

有时候,不满足也是好的。

有时候,我们只需要顺其自然。

虽然道路曲折艰险,但是阿伊欧拉夫人说了,每一条路,都是对的。

她们走的每一步都不会白费。

我们也是。

 

 

看完这本书,想起不久前看到的一组图片,地球,冥王星、土星、太阳、到无穷尽的宇宙。

是的,向外看,人何其渺小。

而向内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也同样是一个无穷尽的世界。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没有边界的幻想王国,都有一个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

在这个由梦境堆积而成的幻想王国。

毋宁说,是一个由潜意识和本我操控的心灵世界。

在这里,一切愿望都赤裸裸的显露出它的本来面貌。

勇敢坚定的阿特莱尤,阴险狡诈的萨义德,仁慈温柔的阿伊欧拉,当恩德赋予了自身能量这样或那样的形象,我们同样能赋予我们的每一个状态以不同的面貌。

人生最艰险的历程,永远都在自己的内心。

无可否认的,在这场自我的挣扎和远征中,恩德找到了自己,与自己交好,并最终放下了自己,也因此,他拥有了一次又一次与天真女皇见面的能力,时光荏苒,终于到了55岁,他才写出了这个故事。

或者我们也可以说,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其实只有一个人。

他自己。                                               

同时,也是读了这本书的我们自己。

也许,认识自己,寻找真我,永远都是我们历经荣辱得失,最难抵达的征程。

当我们合上书籍或者睁开眼睛,扑面而来的现实世界里。

我们同样在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冒险。

在充满了外部世界隐喻的幻想王国里,巴斯蒂安身处的小房间中,七杈烛台、动物标本、镜子,一一都对应入虚幻的故事,而更广阔的外部世界,我们也不难看到,只有我们没有我的筐城、只能复读而无创造能力的阿玛干特、煞有介事的星星修道院、手眼通天的萨义德居所、废帝之都,仿佛都在我们身边找到类似的国家和机构,而许许多多的于格拉木尔、伤心淖尔又何尝不是现代人迷失并深陷的泥沼。

很多人唯物了一辈子,在人到中年的时候,心中层层淤积下来的负面能量开始逐渐的显露出来,正能量、心理暗示,林林总总的心灵课程开始大行其道。

让我们回归自我,就像俞秀莲对玉娇龙所说的,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这是能帮我们找到真正愿望的唯一途径。

只可惜,空洞的噪音已经让我们的耳朵聋了。

我们还能找到真正的自己么?

在书中,恩德指引我们在变化屋中回归了自己的童年。

童年的秘密中,蕴含了未来的密码。

然而,真正的愿望,是什么呢?

就是书中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爱么?

对我们来说,都一样么?

我们该怎样循着这条路径抵达生命之泉呢?    

 

在这本求索与不断追问的书中,遇见相熟的自己,也遇见未知的自己,我们仿佛进行了一场奇妙的演练。醒来之后,希望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之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