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闽五府岗】江南雾凇,缘来,我在

标签:
五府岗杂谈 |
分类: 致敬自然 |

江南雾凇,缘来,我在
图文/降峰侠客
—————————————————————————
总认为我爱大自然,没想到大自然更爱我!——题记
路线概况与总结
五府岗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与福建省武夷山市交界处,其名字由来有多种版本而无官方说法,故不关心。此线路最大特色:(1)高山草甸,原生态的高山草甸,冷暖气候碰撞与混合的地带常年云雾缭绕,从而给草甸补充养分;(2)铜锣行的怪石林立,可见远古海洋遗留的痕迹。至于云海,雾凇,日出等景色可遇而不可求。号称华东第一天然屏障,山脊和山顶风很大,水源地不好找,导致营地比较麻烦,特别是人多(10人以上)的队伍要在同一营地搞定,枯水季节水源只能从半山腰开始背上。上:从福建武夷山市坑口村,车盘坑自然村上。过坑口村继续沿前行一公里左右,到达竹坪斜井隧道,小车可以到此,但是路况很差,然后沿机耕道一直前行爬升,后面路段估计是用来运送竹子的,很荒废,中有一处塌方,小心通过,机耕道从海拔640米左右上升到海拔约1400米。沿山路继续爬升到高山草甸,然后山脊行走前往五府岗最高峰铜锣行(约1910米)。此路线上,相对较缓,路线开阔。
下:铜锣行穿越到五府岗顶峰然后原路返回一段路下撤到江西的山前村,此路线下撤路沿着峡谷下撤,路线比上升的路线陡峭,偶有几处丛林需要穿越,海拔约1570米处过河,此处也是从山前村上山背水的地点,继续下撤到海拔约965米的地方就进入拉毛竹的机耕道,然后到达海拔约760米的山前村。
两日行程约20公里,海拔累计上升约2100米。
迷雾丛丛
从坑口村沿机耕道,然后穿越丛林夜路到铜锣行山腰,进入迷雾时代。迷失在超过一米高的高山草甸里,找路的感觉确实可怕,如果没有GPS指引,估计只能就地扎营等天气。在能见度不到三米左右的迷雾之中穿行在山脊的草甸,再一次明白:人生前进的路就如眼下徒步的路一样,迷失了路不可怕,可怕的是迷失了方向。山脊的高山草甸中时不时留下别人走过留下的痕迹,许多路段,明显的路没有,不明显的路四面八方都隐约存在,在迷失了方向的情况下,路越多越难选择也越容易迷失。凭经验,我相信那些模糊的路也是别人迷失在此为了突出重围而留下的痕迹,有的路可能通向悬崖,有的路可能通向另外一个方向。突出迷雾,步入正轨后,我一边爬升,一边回头欣赏大雾弥漫之中朦胧的枯黄草甸,一边模糊的黄色中勾画出远处几棵大树的轮廓,依然是模糊、隐约却又无法否定的存在。零星小雨之中风不停,驻足时刻,不禁遐想那隐约画面之后的神秘莫测,那样的画面是一种然人宁静的画面,也是使人抑郁的画面。
在铜锣行顶峰,迷雾之中突然突兀骑行怪石,模糊的轮廓比清晰的石头更让人联想,巨大的仙桃石顶天立地,一字站立的刀锋石露出狭小的门洞,一只甲壳虫石头安静地趴在另外一块巨岩之上,仿佛风一吹就会顺势跌落,另外一处仿佛小猪、海豚紧紧依偎在顶峰抗拒大风与寒冷。
风景在这一天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水源和背风的营地。在铜锣行往五府岗前进的路上,也就是铜锣行西边的山坳发现一处未融化完的积雪,积雪附近的小沟竟然有几处积水,小的积水潭已经被冰封,一处未被冰封住,说明是流动的水。水源搞定,然后就在附近的山坳上扎营,虽然南北通透,风势不小,但相比东西风向已经小很多了。
第一天就这么在迷雾中度过,如果第二天依然如此,这一次五府岗就算拉练了。但是眼前的大雾和天气预报却给了我极大的预期:明天是个好天气。
云开雾散
第二天凌晨六点,听着帐篷呼啦啦的风声,我从暖暖的睡袋钻出,用一只手拿开帐篷的拉链,一股寒风仿佛一盆冰水泼在我的脸上,半人高的枯草在帐篷外轻舞摇曳。倒吸一口冷气后,我望着天空几颗明亮的星星和深邃的天空,周围山的轮廓在黎明的昏暗中隐约可见,昨天的浓雾彻底在山间消失殆尽。瓶经验:日出有戏,云海在营地还无法确定。果断放弃睡觉的念头,打开头灯,起来爬升海拔100多米到铜锣行顶峰看日出。在牛背山的早晨,我一个人摸黑起床到顶峰迎风待日出,在五府岗的徒步中我,依然我一个人在同伴睡眠中轻手轻脚地起床准备爬到山顶迎风待日出,这样的经历,已经记不清楚多少次,也不知道还有多少次等待着我。这样的行为,或许就是一种病,或许就是疯子的行为;风景,怦然心动的景色是治愈这种病的良药,我必循不停地克服困难与惰性去寻找。这样做,只是不希望错过一次令我感动的风景,户外的路线实在太多,我不期望能有再次与此相逢的机会,我把每一次户外的相逢都当成生命与一处自然的永别,我不想错过自然在日出时准备好的“大餐”。出帐篷穿登山鞋的时候,一摸到鞋子就知道:登山鞋又被冰冻了。幸好我昨晚把鞋口撑大了些,本以为放在内外帐之间就能避免,结果还是意料之外。还是费力一点功夫才把硬邦邦的登山鞋套在脚上。脚冷,寒风这些很快就被爬升的目标抛在九霄云外,为了节省时间,放弃了绕路的野路,选择了眼草甸直上顶峰的无路。摸黑的清晨,枯草全部被冰霜冻住,从半人高的草甸窜行也不会有露水打湿裤子,快到铜锣行顶峰的时候,光线明亮了起来,几颗松树让我大吃一惊:白白的冰如棉花糖一样悬挂在枝叶上,风的痕迹显然可见。我突然明白这就是雾凇,江南版的雾凇。昨天浓雾给山野灌满了足够的湿度,夜间冰冷的温度把一些漂浮在山野的水汽全部凝结起来,因此草树就是这些水汽凝结的家。再放层峦叠嶂的山坳,厚厚的云海如安详的乳海沉静在山间。我加快爬升的速度,如一只野兔在乱草之中强行穿越,希望尽快从山的西边爬升到顶峰,然后到东边找一个合适的位置看日出。到了顶峰的路是昨天走过的路,相隔一天,甚是熟悉。可是昨天经过顶峰,大雾相随,根本无法寻找合适的日出点。一个疯子,在山顶随风奔跑。一边跑,一边拍摄西边山坳的云海,到后来日升山岗,我也没有找到心中希望的日出拍摄点,但我来过,我努力过,太阳不会给我更多的时间,我认命了。从营地到五府岗的路线,天气渐暖,大片的雾凇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穿越其中,不禁想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仿若童话世界。在几棵大的松树上,悬挂大片的冰挂,风的痕迹清晰可见,我敞开喉咙大吼一声,稍等一会儿,不知是太阳的热度还是我声波的力度,大片大片的冰挂从树上稀里哗啦滑落。深手触摸晶莹剔透的冰挂,坚硬的外表、光滑的表面,冰冷的温度,摘一块放进嘴里,瞬间融化,除了冰凉的感觉外,还有一股浓浓的泥土味。
蓝蓝的天空下,漫山遍野的棉花糖,这就是我对这些雾凇的印象。
五府岗路线,如果没有碰到特别的云海,日出、日落,那么在我的眼里属于普通线路。可是如果不能假设,雾来我也来,雾走我还在。云海来了,雾凇生了,日出也凑热闹了,偌大的原始森林里,在那么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又多了一个我,缘来,我在。



















后一篇:【杭州2018】雪中冷奔的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