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种蒙氏教学教具的使用方法(上)
(2015-01-16 09:34:40)
标签:
育儿 |
蒙特梭利数学教具系列之——纺锤棒箱
45根纺锤棒,纺锤棒箱(两个样式相同的木箱各分为5格,印有数字,一个箱子印0-4,一个箱子印5-9)。
二、教育目的:
1、练习数量与数字的配对
2、理解“0”的概念
3、数序的感知
4、为学习十位数作准备
三、教具操作:
1、介绍教具,纺锤棒箱端放,安0-9的顺序并排一起,放有纺锤棒的整理箱放在纺锤棒箱的右下方
2、引导幼儿按顺序认读纺锤棒箱中1-9的数字。
4、同样展示2之后,引导幼儿以此方法依次操作3-9纺锤棒。
5、操作结束后引导幼儿观察讨论:纺锤棒箱的每个格子中都有纺锤棒吗?“0”的格子里没有纺锤棒?为什么没有?
6、家长小结,“0”就是没有,一个都没有就是表示0,所以0的格子不能放纺锤棒,它应该是空的。带幼儿读“0”。
蒙氏数学教具之——数字与筹码
一、教育玩具配置
1、圆形红色筹码55个
2、1-10的数字卡片10张(或1-10的活动数字字形)
3、文字卡片“奇数”、“偶数”各五张
二、主要学习目标:
1、数字和数量相结合的概念,以及数字的关系;
2、认识10以内的奇数与偶数。
3、10以内的基本运算
4、认识数的大小
三、活动提示
1、筹码和数字的对应
a)从盒中取出1……10的数字从盒中取出来,请孩子按数的顺序横向排列且互相间留有一定间距;
c)依次方法,请幼儿取和‘2’一样多的筹码,放在‘2’下方分开排列,横向对齐,中间留一指宽间距;
d)以同样方法做筹码和数卡‘3’的对应的排列。排第三个筹码时,要另起一排,并放在上排两个筹码的下方,与上排左边的筹码垂直对齐;
e)请幼儿按以上方法做余下的筹码与数卡间的对应排列。
2、认识奇数和偶数
a)指着‘1’卡和它下面的1个筹码,说‘1下面的筹码是1个,它没有朋友,‘1’就是奇数;
b)指着‘2’卡和它下面的2个筹码,说‘2’下面的筹码2个,它们是朋友,‘2’是偶数;
c)指着‘3’卡和它下面的3个筹码,说‘3下面的筹码是3个,上面2个筹码是朋友,下面还有1个筹码没有朋友,‘3’就是奇数;
d)依此类推,将引导幼儿认识奇数和偶数。
3、10以内的基本运算
b)减法: 10以内的减法练习,课例与加法类似。
c)合成加法练习: 如计算3+2+5=?,方法与上述加法类似,很容易算出“3+2+5=10”。
d)合成减算练习: 如计算9-3-5=?方法与上述加法类似,很容易算出 “9-3-5=1”。
e)加减混合运算: 如计算9-3+5=?,方法与上述加法类似,很容易算出 “9-3+5=11”。
一、教具构成:
红色木棒10根,每根之间的差数为“1”
二、教育目的:
1、透过视觉的辨别,在知觉上对长度(一次元)的差异有正确的了解。
2、发展手、眼与肌肉的协调性。
3、隐含长度测定概念的教具。
三、教具操作:
A.依长短顺序排列:
3、让幼儿从10根棒中找出最长的一根,放在最上面,然后再找次长的放在最长一根的下面,左端要对齐,一直排列最短的一根。可以让幼儿说一说摆出的图形象什么(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4、让幼儿取最短的一根,从第二根开始接,第二根+第一根与第三根一样长,一直比较到第9根(每次都用第一根接)。
5、任取一根长的棒,让幼儿想一想哪两根接起来与之一样长,(锻炼幼儿的目测能力),(可两根也可三根接)。
B.改变排列方式的序列练习
1、以最长的棒为底,左端对齐,垂直往上积高
2、以最长的棒开始,顺次排列成直线或折线或发展幼儿想象摆出更多的图形(要求从长-短递减)。
二、教具目的:
1、了解数的集合体(量)
2、记忆数词名称(从1-10)
提示(一)
1、让幼儿取出10根红蓝棒。请幼儿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特征(有长、有短、有红蓝色)。
2、让幼儿找出最长的,最短的,可以象操作长棒一样从最长到最短排列,把红色一端朝向左侧。
3、也可以让幼儿从最短的“1”开始,左手捏住棒左端,右手二、三指并拢摸棒,边从头到尾摸,边数“1”(摸过一个颜色数一个数,要连续),最后排好。
4、象操作长棒一样用“1”去补棒,得知两根之间相差“1”
提示(二)
1、可以象以上方法去摆好棒,让幼儿观察有何现象出现:所有的代表奇数部分,都是用红色表示的1、3、5、7、9;所有的代表偶数部分,都是用蓝色表示的2、4、6、8、10
提示(三)
1、首先让幼儿安1-10的顺序把长棒排列好,再把数字卡对应放好。
2、取长棒10放在最上面,让幼儿想一想。取“1”放在10的下面,左端红色对齐放,想一想“1”和?合起来是10,再拿9接在1
的后面,数一数从1-10,1+9从此类推,做2+8,3+7,4+6,5+5(用长棒代替另一个5)。
3、还可以启发幼儿倒过去想一想8+2,7+3,6+4,9+1=?(学习加法交换率)。
4、启发幼儿再想一想哪三根棒连起来是10(连加)。
5、也可以用数棒做其它“10”以内数的加法。
蒙氏数学教具之——1-100连续数板
2、100枚数字片,大小可以填入数字板上的方格;
3、订正板,印有小数字1-100的表格,在数字排列时作参考,或用于确定正误;
二、教育目的:
2、为了理解连续数排列的概念,以便更灵活的使用各个数字。
3、培养幼儿做事有序的好习惯。
三、操作方法:
1、从1-100数字袋子中取出数字,从1开始取,从桌子左上端开始摆;
2、摆数字时要有秩序,第一排1-10(第二排11-20以此类推),每次只拿一组10个数字。
3、取订正板放在左侧,100数字排列板放在右侧;
6、收数字片时从100-1倒数着收,每次收5个,边收边读;
变化与延伸:
1、数字的消除:在写有1-100的方格纸上,听成人指令,找到并划掉数字如“请划掉16”。
2、数字的填空:画有10*10的方格纸,最上行的格子印有1-10,最左列的格子印着1-91的数字,其他方格全部空白,如家长说:写出56,家长左手食指指3,右手手指指5,让幼儿在交叉处的空格处写53。
4、奇数和偶数:家长和幼儿一起从1开始找出奇数和偶数分开放好。
蒙氏数学教具之——加法板
一、教具构成:
在画有横向18格,纵向12格的方格的板子上,上端写1-18的阿拉伯数字(1-10是红字,11-18的蓝字),10的旁边画一条纵的红色分隔线。
蓝定规尺:作为被加数使用,有1-9共9枚,数字写在板的右端。
红定规尺:当成加数使用,有1-9共9枚,上面标明数字与刻度。
二、教育目的:
1、更清楚的帮助幼儿了解数的组合及其结果。
三、教具操作:
1、取出加法板和定规尺让幼儿观察,说一说其特征,区分红,蓝定规尺。
2、蓝色定规尺,按从9到1的顺序(左端对齐)摆在加法板的上方左侧。
3、红色定规尺,按从9到1的顺序(左端对齐),对准加法板上的中间红线摆好。
4、取一个蓝色定规尺“1”放在加法板第一行第一个方格中,然后用右手指数后面的空格,数到10,得出结论“9”,“1”和“9”和起来是“10”。取红色定规尺9接放到“1”的后面,再从1-10数一下(验证),再把此板向下移一行。
5、取蓝色定规尺“2”及红色定规尺“8”做10的合成。以此类推。
6、家长还可以口头或写出作业单给幼儿出题目练习,也可以用此方法练习10以内各数的合成。
提示二:构成11-18的加算练习
1、先把红蓝定规尺的“1”取走。
2、取蓝色定规尺“2”放在加法板上,再放红色定规尺“9”,“2加9等于。。。。。。11”得出“11”的结果。
a)从第一个格开始数1、2、。。。。。。11。
c)用此方法练习11-18各数的加法。
蒙氏数学教具之——减法板
定规尺:A、红、蓝色1-9板条各9枚,红色定规尺上有刻度。
定规尺;B、自然色的木制定规尺17枚,上面没有数字与刻度。
二、教具目的:
练习1-18以内的减算
三、教具操作
1、取出减法板和红、蓝色定规尺。让幼儿观察,并说一说特征,区分红蓝定规尺。
2、在减法板的上方左侧按从9到1的顺序自下而上摆好红色定规尺,再沿中间蓝色直线的上端自9到1,自下而上摆好蓝色定规尺。
3、取一个圆环放在减法板上沿“10”的数字上面。
5、取红色定规尺“2”放在“1”的上边,取蓝色定规尺“8”接在“2”的后面,叙述方法同前。
提示二:不用自然色定规尺的减算练习(18以内)。
1、告诉幼儿试试看“18减9”用右手指减法板上的数字“18”,拿蓝色定规尺9,定规尺一头“9”字要刚好放在数字“18”(最上段右端)的下面。
2、右手指最上段左侧空格,报出“9”之后,开始数空格,18-9的答案是“9”。拿红色定规尺和蓝色定规尺并排。让小朋友注意到红色定规尺和减法板上段的数字同样是蓝色字
1、家长可以从17-?开始练习。
2、如“试一试17-9”。操作时先从自然色定规尺中拿起最短的盖在减法板18的数字上面(因为18与这次计算无关)(把尺盖在方格里)。
3、其次取蓝色定规尺9,一端对齐17下面排好(右侧是最短的自然色定规尺)。
5、做后把每枚定规尺还原。
提示:给幼儿出的题目,答案一定要是个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