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戏赵老健
中戏赵老健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35
  • 关注人气:17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1年08月15日

(2011-08-15 09:37:52)
标签:

英若诚

推销员

外国调

北京味

演外国人

分类: 中国话剧表演艺术史话

表演艺术史话32  英若诚与《推销员之死》

谈到演员的创造和表演艺术水平,还有一个不可少有的重要例子,即北京人艺演员英若诚在《推销员之死》中对推销员威利·洛曼的形象创造。

这位修养深、知识广、谙熟西语、精通剧艺的老演员,在《推销员之死》中不仅是创造了一个有特点的人物形象,使观众通过他对人物的全面心理刻画和对人物生活行为的多面化立体体现,而形象地感受到拜金主义必然导致悲剧结局的哲理;而且在表演艺术方面,特别是在“如何扮演外国人”问题上,他是有新的探索与创见的。譬如探索一种更为真实、自然、更易为中国人所接受、更有中国风格以至“北京味儿”的扮演外国人的新路子。化妆从淡,不装假鼻子,语言力求随和平易甚至专找中国民俗用语,摆脱“外国腔”,不取耸肩、摊手之类被夸张了的“外国人”式形体动作……力求达到使观众可知、可解、与中国人相比也情同此理的活生生的人的真实可信境界。这种探索精神是可敬的,成果也是可喜的,他与合作者共同找到了扮演外国人的一种新方法(针对以往中国演员演外国戏习见方法而言)。

当然这不是也不应是唯一的一种,但这种探索是有意义的,至少可以在创造外国人舞台形象问题上使路子更宽些、方法更多些。这种方法就演《推销员之死》而言是有效的、成功的、为观众所接受的。

英若诚在这个戏里的表演还从其它角度反映出其成就,例如处理现实、回忆、幻觉几种不同境界之间的转换交替,或神态、或动作、或语气、或节奏……都具体细微地选择处理,使头绪清清楚楚,这与《绝对信号》中演员的表演相比,在这方面就明显进展并见功夫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