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戏赵老健
中戏赵老健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35
  • 关注人气:17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层文工团队的交流\观摩

(2011-05-02 11:08:15)
标签:

武夷山中

蒋委员长

空投粮食

福州观摩

光泽联欢

二合一

分类: 投笔从戎演艺路

55迎春   (从戎40)

 1955年的元旦,是在武夷山中的铁牛关村度过的.我与周纲、罗德先三人同住农家侧院的小房中。那里留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溪水冲木槽的舂米声和房东家自酿的浓浓的米酒香味,还有不远处隆隆的开山炮和鼓风机、卷扬机、推土机的交响。那声音是鹰厦线、铁道兵的主旋律。随着国家的建设发展,部队的施工机械也多了起来,整个工地热闹非凡,正像兵部文工团梁书林、赵家勋合说的歌颂性相声那样:三百公里红旗飘!

也还有别样的热闹:远在海峡对岸的蒋委员长也赶着来凑点小热闹,这位好疑似 “泥马渡康王”的“草山老人”着他的空军将领,派一两只铁鸟于暗夜中偷偷飞到武夷山区,转上一圈投下点宣传品便跑了。战士们检到觉得真好笑,那是一个雨伞大小的降落伞和一袋约一斤重的米,另附传单一张,上书:大陆同胞们,你们受苦了,共党的统购统销害得你们没饭吃,蒋总统特来救济你们!这蒋老先生可真会做秀:一夜投下的米总量也不到一麻袋.其效果也是相反的,战士们更起劲地高唱 一定要解放台湾那里的穷苦老百姓,正等待我们去解救他们……”各有各的意图,各有各的逻辑,在深山老林、偏僻之所,竟也显现着国共两党继续的斗争。

铁道兵就是为解放台湾而修这条路的嘛. 沿线的施工战斗热烈忙碌, 我们也沿线择地为施工部队演出, 山洞口丶备料场坪丶古戏台丶建筑考究的砖瓦祠堂……什么场合都有. 遗憾的是,当时未曾在意好好琢磨琢磨那些祠堂和有特点的民居建筑, 那磿砖对缝丶雕砖刻瓦的工艺水平实在是高!

元旦期间的下部队开展文化工作和演出活动结束后,回到师部驻地光泽县城,眼看就过春节了。文工队在归属县妇联的两进大院里落脚,突然觉得这支原本很厐大的队伍非常明显地 “瘦身”了,前后两院六七間房子就把全队人马容纳了,数一数,三十多位了!是啊,变化不小,走了不少。首先,原來的队长任中突然复员转业了,老指导员牛奴青也调离他任了,新來了一位从原四野55军文工团调入的牛龙涛任新队长。队员中有的调往北大荒850农场,有的调政治部丶电影队丶后勤等处,还有几位复员,剩下的人员到也能完成演出任务,就这支小队伍进行了1955年的春节演出。

光泽县城有一所礼堂, 木结构砖墙瓦顶, 不错的舞台条件, 演出照明全部用电, 气灯从此退休隐踪, 原先点气灯的几位, 不是调到电影队就是调到新组建的机械科或材料科了. 我尽然在不知不觉丶无人任命中自发干起了灯光. 记得把有限的几盏聚光灯挂在台外两侧柱上, 将灯光聚成两个大园圈打在紫红色靣幕上, 颇有雅趣, 演出前上台的队伍一进礼堂观众厅, 就听见抱大提琴进场的排头兵常崇谦触景生情, 望着靣幕上的光影由衷欢呼 ,好艺术啊!”

 还记得在某场演出中突然断电, 原因是用灯多, 超负荷而吹断保险絲,我竟敢带电作业, 在演出进行同时, 用手把保险絲连接上. 其知识保障是, 在台侧木台板上操作, 我又站在木桌木椅上, 肯定是 绝缘无危险. 但想想, 后怕! 不是怕触电, 而是怕烧了剧场. 这等事此前丶此后都发生过. 此前的例子是兰州的八一剧场于1952年就因灯光操作不当而失火烧毁; 此后的例子是首都首个新建剧场___1950年落成的实验剧场于 197615日被演出火灾化为灰烬!

1955年春节期间演出节目的压轴是红灯舞, 这是归国前向赴朝慰问团学习的节目, 是一种气氛性道具舞, 内容是舞灯庆节日, 环境是天安门前. 刘大容为之制作了宽三米丶高一米半的天安门城楼模型背景, 我给房顶应有部位安装了百余手电灯泡用串连方法通电点燃, 演出时演员舞动手持的五角型灯笼和天安门楼顶镶嵌的排灯辉映, 演出气氛相当红火热闹. 那次演出我还担任了报幕. 很可能那就是忙活了不少年的师文工队的最后演出了.

越到最后, 好事还來得越多. 先是54年底福州军区通知辖区部队文工团队派人到福州观摩苏联电影《演员的创造》,那是以莫斯科艺术剧院著名演员塔尔哈诺夫为主角的一部记录性故事片,主要表象他在创造果戈理和高尔基笔下人物时的有趣创作过程。如他在创造《死魂灵》中的契乞可夫的形象时,就手绘了数百幅他想象中的人物肖像画,这是他独特的构思和创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在几百幅画的绘制过程中, 人物形象在他心中和眼前诞生了, 他获得了人物形象的蓝啚与总谱……

福州的观摩活动,队里共有10人参加,大家都开了眼界,并与兄弟单位交流,收获不小.

这种交流性质的收获,此后不久又不断扩大,典型事例是师文工队之间的互访取经.福州观摩归来不久,7师文工队就从邵武来到光泽与5师文工队交流联欢.这两支队伍在铁道兵各师文工队中可能是实力较强的,业务骨干也相对多些,例如7师的歌手余珊鸣,日后调到兵部文工团后成为团里的主力女高音,而她唱得最多的丶也是富有铁道兵代表性的歌曲<九龙江边荔枝红>的词作者正是由5师到兵部的诗人周纲.7师还有上海剧专毕业的徐琦和韩居乐丶田翠玉等能人.57两师文工队之间情谊亦深, 由朝鲜到福建, 相互敬佩, 每每聚会都是兴高彩烈相见欢. 在光泽联欢中, 余姍鸣以很好的美声唱法唱了好几支动听的歌; 田舍则以男中音唱了他的自创歌曲, 而今还能记起那头两句是我站在大海之滨, 遥望着波浪滚滾……”我则与7师的田中玉(志政曲训班同学, 他学西河大鼓) 表演了合作”, 二合一”, 演时一人在前一人在后, 后者将手臂伸到前边, 前者将手臂盘到后者身后, 使两人成一人, 说话是双簧式的, 动作是二合一的, 后者手做各种手势动作丶前者以面部表情配合. 相当有趣. 这个套式我以后在中央电视台1983年春节晚会<新春乐>中使用过, 其实这个套路是在志政曲训班时向老大哥同学刘惦晨学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