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中戏之国际交流与教学设备
(2011-04-13 06:20:43)
标签:
留学生外国专家出访新剧场图书舘出版物 |
分类: 中戏往事 |
《中戏简史》连载9
“文革”前,学院曾接受过7个国家的留学生44人。学院接受外国留学生总人数累计已达24个国家共约160人左右。
外国戏剧专家来院讲学和办班授课日渐频繁。日本著名戏剧家千田是也、日本剧作家水上勉、法国勒考克喜剧学校校长勒考克、奥地利哑剧专家莫尔肖、联邦德国科隆大学教授博克、日本大学教授松原刚等人都曾来院讲学。
英籍华人戏剧家周采芹于1981年应邀来院在表演系授课近半年,较系统地介绍了西方近年来训练演员的方法;英国戏剧家白瑞女士和肯先生又应邀于1984年暑期办短期班,采用英国戏剧学校教学方法,向中国学员教授台词、形体表演艺术基础课程;
同期,另3位英国服装设计与制作专家开办剪裁班,向中国同行介绍制作英国古典剧装和现代时装方面的技艺;
美国戏剧活动家怀特先生和美国著名华裔舞台美术家李名觉先生,于1985年来院排演和设计由黄宗江根据《安娜.克里斯蒂》改编的《安娣》。日本桐棚学园教授石泽秀二先生于1986年春应邀来院为表演系学生排演了日本现代派剧作《水中都市》。
新的教学设备较为突出的是电教器材。电教室已置有一套完整的电教级电视摄、录、放、编剪音像器材,同时还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可观的影、视、剧录像资料,并设有录音棚一座。
图书馆有了较大发展,目前藏书30多万册,资料充实。订有中文杂志400余种,外文杂志60多种。是我国戏剧门类藏书丰富的一个图书馆。学报《戏剧学习》于1978年复刊,1986年更名为《戏剧》(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发表了不少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及教材,是我国有影响的戏剧理论刊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