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柯牙————世人注目的森林公园

标签:
县城第四期多年来科研绿化工程 |
分类: 巴州克州阿克苏 |
柯柯牙————世人注目的森林公园
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是阿克苏地区1986年启动的一项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重大工程;是我国三北防护林体系的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绿色长城”的一颗明珠。
柯柯牙绿化工程北起天山托木尔峰下的温宿县境,横跨阿克苏市城区,南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阿拉尔市团场相连。它宛如绿色屏障,护卫着阿克苏绿洲的城镇和农田。
柯柯牙,维吾尔语意为绿色的沟。它是天山南麓阿克苏河与台兰河之间冲积台地一片沟壑纵横、植被稀疏的荒漠,俗称“卡坡”。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拨高度1056至1300米。
1985年,为了根治沙尘暴————这延续了千百年的自然灾害,时任阿克苏地委书记的颉富平提出在柯柯牙建设防护林的设想。经过专家们对柯柯牙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和土壤、植被、水源状况的勘测、分析和论证,阿克苏地委、行署在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周密策划,做出了在柯柯牙营造大型防风固沙生态林的决定。
1986年,阿克苏地委、行署调集农、林、水、牧、交通等有关部门的施工力量,发动阿克苏城区的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学校师生、部队官兵及各行各业人士,进行了全民义务植树绿化国土的大会战,正式启动了柯柯牙绿化工程。
23年来,历任地委书记、行署专员都是亲自挂帅,分别担任正、副总指挥,各相关部门领导担任指挥部成员,一级抓一级,层层签订责任状,坚持领导带头,做到“为官一任,绿化一方”。
阿克苏人以智慧和勤劳建设了气势磅礴的柯柯牙绿化工程;柯柯牙绿化工程又铸造了阿克苏人“自力更生、团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柯柯牙精神。
柯柯牙绿化工程启动以来的23年间,已经完成了三期工程。第一期工程从1986年至1990年,绿化面积2万亩;第二期工程从1991年至1998年,绿化面积1.5万亩;第三期工程从1999年至2005年,绿化面积2.3万亩。2006年3月,又开展了第四期工程,现已造林1.7万亩。目前,柯柯牙绿化工程累计完成绿化面积7.5万亩,其中,防护林2万亩,经济林5.5万亩,共栽植各类林木857.2万株。到2010年全部完成,绿化工程总面积将达到20.8万亩。
随着工程规划的逐步实现,柯柯牙绿化工程产生了日益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昔日荒凉的柯柯牙变成了绿色葱茏、风光秀丽的林海,绿化美化净化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在防风固沙、降低污染、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和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柯柯牙林区木材蓄积量48万立方米,年产水果12万余吨,实现产值2.6亿元。特别是林区的综合开发和农民的多种经营,使柯柯牙绿化工程融防护、经济、园艺、游乐、科研为一体,显示出这一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工程有着不可低估的开发潜力、发展势头和发展前景。
柯柯牙绿化工程是阿克苏市人治沙造林的创举,是全民义务植树规范化、基地化的典范,先后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风景区”。1996年被联合国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列为“全球500佳境”之一。
柯柯牙绿化工程在抓好已有经济林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优化造林绿化布局和林种、树种结构,突出名、优、特、稀、珍、奇果品,做大做强红枣、核桃等优势果品产业,逐渐形成规模,配套科研、加工和流通等相关体系。未来的柯柯牙林区,将是具有阿克苏特色及“柯柯牙”品牌的优质果品生产、加工基地。
到了2010年,柯柯牙绿化工程————这一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将从东、北、南三面环绕阿克苏市区和温宿县城,成为世人注目的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