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胡人话“胡床”

(2014-01-08 08:27:21)
标签:

系统

内壁

常识判断

任官

贵戚

分类: 新疆游记与杂谈

胡人话“胡床”胡人话“胡床”

 

    在古代,有一种非常轻便的坐具,不但轻巧,而且还可以折叠,搬运方便而且还不占太大空间,这就是胡床。这里为大家说一个有关胡床的故事。在三国时期,对于那些廉洁的官员们,人们都称之为挂胡床。唐朝大诗人李白有这样一句诗: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这句诗是李白赞颂三国时期魏国的清廉官吏斐潜而作的。

 

胡人话“胡床”

 

现代“马扎”

 

     斐潜曾经是在曹操麾下做军师,参与军事谋划的,后来又到兖州担任刺史;曹丕掌权之时担任过散骑常侍以及荆州刺史,并且被封为关内侯;曹睿时期更是担任尚书令这样的高位,同时又被封为清阳亭侯。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三朝元老,虽然是这样,但其任官时期却十分清廉。在他担任兖州刺史时,曾经制作出了一件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称其为胡床。在他离任时,把胡床挂在了墙上。一直被人们所称道,而挂胡床也是被作为清正廉洁的象征。


 

胡人话“胡床”


“胡床”不等于现在的床
 
   “胡床”大约在东汉末年就传入到中国。因为当时是从西北域外传来的,所以加了一个“胡”字。《后汉书·五行志》中就记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京都贵戚皆竞为之。”这说明至少在东汉灵帝时期,“胡床”在宫廷中已经非常普遍。《三国志·魏书》中记载说,当年曹操西征时,还坐在“胡床”上指挥军队过河。据了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籍中,常常可以见到将帅在战争中使用这种家具的记载。
 

胡人话“胡床”

 

三位侍女手持“胡床”
 
    由于缺乏古代的物证,长期以来,人们对“胡床”的具体形象还多停留在文字描述之中。在椁内壁的侍女图中,发现了至少有三位手持“胡床”的侍女。她们所持的“胡床”和今天的“马扎”没有什么两样,侍女有双手拿着的,有单臂挎着的,可见“胡床”非常轻便易于携带。 唐代墓室里的壁画包括石椁上的线刻画一般都是墓主人真实生活的写照,可以看出,“胡床”这种坐具在唐代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

 

胡人话“胡床”
《韩熙载夜宴图》

 

     “胡床”除了用于行军打仗之外,在古时用处非常广泛,既在宫廷中使用,也在家居中常用,因为“胡床”便于移动,常常用作庭院中随意安放的坐具。 
      唐代的建筑,门是非常小的板门,不透光,窗也非常小,月亮是很难进入室内的,尤其是当窗户糊上纸的时候更是如此。他得出的结论是,李白当时是在院子里坐着而非大家一直以为的在室内,所以,“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的就是“胡床”,也就是“马扎”。他说,唐诗中提到“胡床”的机会很多。
 

 胡人话“胡床”
     约汉唐,胡床让古人的坐高往上提升了一大截,虽然叫做“床”,但这已然是坐具。


     由于唐代建筑目前存世极少,我们无法百分之百地肯定,李白当时就一定坐在“马扎”上而非躺在室内的床上,但从目前的文献资料、考古资料以及专家学者们的研究和常识判断,李白躺在室内床上的几率比较小,而是他搬了一个“马扎”坐在院子里,成就了《静夜思》这一千古名篇。

 

胡人话“胡床”

 

埃及和两河流域四千年前已有完美的桌椅家俱系统…

 

    敬请关注胡人系列博文:胡人话胡床、胡人话胡服、胡人话胡帐、胡人话胡坐、胡人话胡饭、胡人话胡箜篌、胡人话胡笛、胡人话胡舞、胡人话胡食、胡人话胡餅、胡人话胡牀、胡人话胡马、胡人话胡姬、胡人话胡歌、胡人话胡乐、胡人话胡人、胡人话胡帽、胡人话胡女、胡人话胡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