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闭上眼睛,听喀什的民间话语 [转载]闭上眼睛,听喀什的民间话语](//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闭上眼睛,听喀什的民间话语
闭上眼睛,喀什的声音会从周围浮现;把心放在耳朵里,会看见声音里的笑容、眉眼、腰身,闻到生活的气息。喀什的民间话语,带有非常鲜明的隐喻特性,隐喻的背后,是喀什的诗性气质和文化。
在喀什维吾尔民间话语中,带有喀什特色的比喻非常普遍,其中最有趣的是用身体重要部位作为隐喻。比如,饭做好后为表示对某人的尊敬(家里的长者或客人),女主人会把第一碗盛给他,把饭端到他面前时,女主人会说一句:“给您舀了饭的鼻子。”鼻子是人脸上醒目的器官,“饭的鼻子”这个比喻将主妇对长者和客人的尊重、对自己所做的饭的评价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评价都巧妙且委婉地表达出来。而且最重要的,这在听者心中会激起一个温暖的涟漪。类似的还有,如喀什有一种南瓜叫“安集延南瓜”,喀什人会称这南瓜的顶端朝阳的部位为“南瓜的鼻子”,西瓜或哈密瓜朝阳的部位相对来说更好吃,也被称为“瓜的鼻子”,人们切瓜时会从这个部位开始。
![[转载]闭上眼睛,听喀什的民间话语 [转载]闭上眼睛,听喀什的民间话语](//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这在各民族中是相通的。在维吾尔族话语中用眼睛比喻最好的事物或最优秀的人。如,一个家庭中最优秀的孩子被父母称为“孩子们的眼睛”。喀什有一座非常著名的艾提尕尔清真寺,这是喀什的中心,这个中心被喀什人形象地称为“喀什的肚脐”。出身在这里人会很自豪地说:“我出生在喀什的肚脐。”听者马上就会意识到他说的是哪里。和许多民族一样,维吾尔认为打断别人的谈话是不礼貌的行为。当谈话被打断时,说话者会说:“你不要踢我话的腰”。
除了将身体的重要部位作为比喻词外,维吾尔族还有将生活中重要的食物或动物作为比喻词的习惯。选中这些喻词,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如,维吾尔族对鱼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密感,这与他们信仰伊斯兰教有关。所以,当他们比喻心目中最美好的事物时,首先浮上他们心头的,就是这个被真主许诺过的圣物。除了像其他民族一样将美丽的女子比作美好的花之外,维吾尔族把体态苗条,面容姣好的女子赞为:“象鱼一样的…”,鱼的润滑、细腻以及在水中舒展的姿态让人很自然地想到美丽的女子那细嫩的皮肤、苗条而又舒展挺拔的姿态,富有动态的和诗意的美。同样的,维吾尔族非常喜欢冰糖,尤其是作为自喀喇汗王朝以来中亚及维吾尔文化中心的喀什,冰糖是喀什人交友待客必不可少的食品。因此,冰糖也就成为他们口头语言中具有赞美意义的词之一。如,一个说话很有道理,正中听者下怀,这时听者会带着由衷的表情说:“你的话真象冰糖一样让人舒服……”或者“我真想现在就往你嘴里放块冰糖……”。家中来了客人,除了水果点心以及其他食物的招待之外,抓饭是最重要的一道食品,是最后一道必备的饭。因此在维吾尔族也就流传着关于这道饭的一些著名谚语:“抓饭是男人的饲料”。而当问及一个年轻人什么时候结婚时,维吾尔人决不直接问“你什么时候结婚”,而问他“什么时候吃你的抓饭?”尤其是对女孩子更不直接问。因为维吾尔人认为女人是天生害羞的小动物,娇弱可爱,这也是她们与生俱来的媚人之处(由此笔者又想到了一个有趣的比喻,这是男性专用的比喻。当一个男子看到一个美女迎面走来,或者是在相互之间谈论一个可爱的女性时,他们最常用的口头语就是“这个小动物”),在维吾尔人的观念中善待、爱护女性是男性应有的美德之一。另外还有一个在维吾尔民间十分流行隐喻,就是当一些人说话不算数或某些干部对群众许诺而不兑现时,人们会讽刺说:“给我们的嘴离放了一个空奶嘴”。
![[转载]闭上眼睛,听喀什的民间话语 [转载]闭上眼睛,听喀什的民间话语](//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维吾尔族口头语言中还存在大量的反语,这些同样是维吾尔文化在民间口头话语层面上的积淀。这些反语是一些诙谐的、看似骂而实则夸的反语。它表达了对话者双方十分密切的感情。但这需要一个特殊的语境,即对话双方同是此文化中之人,否则会造成误解。如当看到一个十分可爱的孩子时,大人常常会说:“多难看的孩子啊!”孩子的父母听后不但不会生气,反而会开心地笑起来。维吾尔族民间口头语言非常丰富、风趣,对孩子一套专门的昵语充满了深厚的爱意。又如维吾尔族小女孩大多长着一对浓黑修长的弯眉,大人们常常会说她:“看这个偷了奥斯曼的小偷。”小女孩听了会高兴地蹦跳而去。因为她也知道这是大人对她由衷的赞美,这更增添了他对自己美丽可爱的自信。奥斯曼草是维吾尔族女子最喜爱的染眉草,自打摇篮之时起,女孩子就在染眉草的陪伴下成长,所以,这句反语就是她们生活的真实。还有一些是大人之间对话时的骂中带夸的反语(有时甚至是难听话)。这些反语被巴赫金给以高度评价:“它处于辱骂的边缘;赞美中充满了辱骂,期间无法划出一道明确的界限,也无法指明,赞美在哪里结束,辱骂又从何处开始。广场辱骂也具有这样的特征。虽然赞美和辱骂在语言中泾渭分明,但在广场语言里两者似乎属于某一统一的一体双身,这个一体双身夸中带骂,骂中带夸。因此在不拘形迹的广场言语中骂人话(尤其是下流话)如次频繁地用于温柔和赞美的含义。”
喀什的民间吆喝同样具代表性和个性色彩,我们可以称其为“喀什的吆喝”。去过喀什的人也许不会忘记喀什街头的各种商贩,有头顶一盘炸油果的;也有左手挎着水果篮子,右手拿着一杆秤的;甚至还有小孩子叫卖民间自制的饮料的。他们都对自己商品的发出声声响亮的吹嘘,声调抑扬顿挫,语词具有诗的形式。尤其是在喀什的巴扎天,各种小商小贩争相吆喝,向人们推荐和赞美自己的商品或饭店的食品,而且这甚至成了一项专门技能,所以每个饭馆前几乎都有专门的吆喝人。这些人口齿伶俐,幽默风趣,面部表情非常丰富,是一些天才的表演者。他们那有滋有味的吆喝,形成了喀什民族街道特有的民俗文化景观。这种吆喝起源与何时已无从考证,它不像现在北京这样的繁华都市的大商场内为促销商品而进行的大声喊叫。喀什的吆喝中隐含着诙谐与反讽,带着特有的夸张和自我嘲弄,听罢不禁使人哑然失笑,给前来就餐或路过者带来无比的快乐。所以,这些吆喝声是喀什艾提尕尔广场和喀什著名的中亚大巴扎不可或缺的街头生活的一部分。每一种喀什特色的食品、自制的饮料、各种手工艺品等都有各自专门的吆喝用语及专门的声调,在喀什民俗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这是多少年来维吾尔族街头文化的交响曲。
![[转载]闭上眼睛,听喀什的民间话语 [转载]闭上眼睛,听喀什的民间话语](//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内涵丰富的喀什的民间话语,对维吾尔族的文化、生活必定会产生深刻影响,对该民族文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在这些街头吆喝逐渐被现代化经营方式取代的今天,如当代维吾尔文学中《金牙狗》、《动物的盛宴》等有影响的作品,就是这些街头吆喝声等民间话语不绝如缕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