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可爱幸福的一家
我可爱幸福的一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479
  • 关注人气:1,2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褡裢——肩上的旅行袋

(2013-11-19 08:19:06)
标签:

靠山

醒来

五星

东西

审美情趣

分类: 新疆游记与杂谈

褡裢——肩上的旅行袋

 

 

褡裢——肩上的旅行袋

 

  城市的人上街都喜欢带一种漂亮而适用的提包或背包,以盛装采购的物品。那么在农村、牧区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的群众则喜欢带“霍尔青”—— 褡裢。褡裢不用手提,而是搭在肩上,它有50公分宽, 1米多长,所盛装的东西要大于城市提包的几倍。

  褡裢是用粗棉、毛线手工编织的旅行袋,开口在中央,两端各成一个口袋,口边留有绳扣,可以串连成锁,既结实,又耐用。农牧民上街赶巴扎或是探亲访友,若步行则搭在自己的肩上,若骑毛驴或乘马,则搭在牲畜的背上,携带物品极为方便。
  褡裢不但非常实用,而且是一件工艺品,其颜色绚丽夺目,图案富有民族特色,多用几何纹样,配以色彩斑斓的粗犷线条,格外悦目。褡裢是南疆维吾尔族的一个特产,但不同的地区又有不同的风格,反映了新疆各少数民族不同的艺术爱好和审美情趣。

 

褡裢——肩上的旅行袋

  

      在新疆农村牧区,人们除了把褡裢作为一种携带物品的用具,同时还把它作为一种挡风遮雨、护身保暖的用品和野外露宿的垫褥,其妙用还不限于此,他们专门设计了一种小巧玲珑的小褡裢,工艺精细,色彩艳丽,可谓旅游纪念佳品,许多中外游客常常选购这种价廉物美的褡裢作为纪念品。
      每一个维吾尔族小孩子,从记事起都有过这样的记忆:到了赶集的日子,房前屋后老老少少赶着毛驴车或马车梳妆打扮一番去赶集,兴奋得像过节一样。维吾尔老乡喜欢肩上搭着一条彩云般艳丽、维吾尔风格的褡裢。里面可能装着刚从树上摘下的枣、藤上接的葡萄,去巴扎逛一逛,就能从别人的褡裢里换回自家需要的米馕水果,给女人买的长裙和艾迪莱斯绸。

 

褡裢——肩上的旅行袋

  

      每一片被沙漠戈壁环绕的绿洲,都是古丝绸之路商贸活动的活跃之处。新疆的世居民族维吾尔族人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熏陶成长的。看似生存于干涸、荒凉的沙海孤岛,住着土房子,过着艰苦的生活,他们从不缺乏与外界的沟通。

  汉朝时期,新疆就是一条国际商业通道。这条绵延几万里的商道上,造就了许多驰名中外的商帮和著名商人。他们在历史上留下的故事至今让后人叹为观止。“无数铃声摇过碛,应驮白练到安息(今伊朗)”,“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不绝于时月”都描述了这种丝路商队繁荣、艰苦的财富旅程。

  虽然在19 世纪兴起的第四次新疆大发现中,楼兰发现了距今4000 年的欧亚人种。真正的商道崛起,始于汉武帝统一西域之后。探险家张骞在最早的中亚游历过程中,发现当地人喜爱丝绸胜过黄金和钱币;罗马人非常喜欢这种柔软华丽的面料,一时在贵族中风靡。丝绸之路经安息(古波斯帝国属地,今伊朗)贩运过去的中国丝绸,最高时一匹的价格达到与其等重量的黄金。

  万里长城、延伸的烽堠,护卫着年轻的丝绸之路。马队和骆驼驮着中国的丝绸,走向中亚和西方。好客的汉朝敞开大门,迎接各国的使者、商人。来自西域和遥远西方的天马、葡萄、石榴、苏合香,也给中国人带来了惊喜和向往。

  丝绸之路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展开。塔克拉玛干来自蒙古语,即“进去出不来”,另一说则来自维语,有“永远的家园”之一说,还有“被遗弃的土地”或“地下有珍宝”的含义。塔里木来自维语,即“无疆野马”流入沙漠的水流。

  经过两千年,这条古商道基本上没改过道。其南道由阳关(今敦煌)出发,经鄯善(今若羌)沿塔里木盆地南边、昆仑山北麓,沿途经且末、于阗、和田、皮山至莎车,上葱岭(帕米尔)至塔什库尔干,再经瓦罕走廊进入中亚;北道则由阳关至车师前王庭(今吐鲁番)南下至尉犁(今库尔勒)、龟兹(今库车)到疏勒(今喀什),走的是天山南麓和塔里木河北边,再翻越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锡尔河、阿姆河流域地区;另一条北道起自瓜州(安西),经伊吾(今哈密)、乌鲁木齐、庭州(吉木萨尔)、伊宁(今伊犁),直到碎叶。

 

褡裢——肩上的旅行袋

  

     新疆地处丝绸之路中西贸易通道的中段,所经世居民族尤其维吾尔族自古具有经商天赋。2000 年前,他们就是这样以物易物,面对东来西往的国际商帮。叶尔羌(今叶城)、喀什、阿克苏和哈密都是传统的商业中心。这里平时有若干店铺,供售日杂百货。一到巴扎天,方圆几十里的群众纷纷前来“赶巴扎”。

  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后,新疆一度成为世界政经的弃儿,偏远荒凉的代名词。乌鲁木齐人发现他们与海岸最近距离为2250 公里,无愧为中国也是世界上距海洋最远的内陆城市。但很快他们又发现,自己是中国离欧洲最近的城市。当丝绸不再成为奢侈品,石油和新型贸易注定醒来。
  走在新疆的巴扎上,常能看到維吾爾老鄉肩上搭著一條彩雲般艷麗的長口袋,它不僅漂亮,還十分實用,這就是新疆各民族同胞都非常喜愛的民間工藝品——褡褳。別小看這樣式簡單的褡褳,它的背後還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容與民俗傳統

 

褡裢——肩上的旅行袋

    寓意深刻

    《伊索寓言》中有一個關于褡褳的故事,故事指出我們看別人的缺點時眼尖如猞猁,看待自己的缺點時卻盲目如鼴鼠;對己一切原諒,對人毫不寬恕。

    我們每個人都肩負褡褳,背後的口袋里裝的是自己的缺點,常常視而不見;而裝別人缺點的口袋呢,卻時時掛在面前。

    這則寓言形象地運用了褡褳的特征,來比喻凡人的毛病,通過褡褳來提醒人們,時刻注意培養“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美德。

    如今,褡褳已發展成為維吾爾族服飾中最具有實用價值的裝飾。在南疆,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民族的群眾,出門都喜歡帶著“霍爾青”——褡褳。

    褡褳約有50公分寬,l米多長,它容量很大,是城市提包的幾倍。所以新疆人出門的時候都喜歡帶著褡褳,裝上干 和貨物,到巴扎上換回自家需要的東西。

    重商傳統

    維吾爾自古就是一個重商的民族,有一個民間笑話很有趣︰說當年美國人登上月球,剛一落地就踫見幾個維吾爾人已經在月球上支起了烤肉爐子賣羊肉串了。這個笑話生動地說明了維吾爾族人經商的本領。

    除了全國各地都可以吃到的新疆羊肉串,一把杏干、幾個雞蛋、一只母雞,都可以被維吾爾人裝進褡褳里,帶到巴扎上去賣。

    是繁榮千年的絲綢之路,讓聰明的維吾爾人悟到了商機。

    遙想當年,綿延千里的絲綢之路上駝鈴叮當,金發碧眼、褐須深目的西域各國商販與中原駱駝客們往來不絕。

    那時的新疆流行著各國語言、文化,是名副其實的“國際大都市”。這一點早已從新疆出土的粟特文、盧文、梵文等文書和壁畫中得到了證實。

    在這種濃厚的商業大環境影響下,游牧的維吾爾人也開始學著以物易物,擺開巴扎做起了小買賣。

    這些巴扎最早的光顧客除了鄰村老鄉,定有絲綢之路上需要補給的商隊。

    萬能口袋

    出門做買賣就得帶上貨物,于是巧手的維吾爾主婦就制作了這種最簡潔、實用的口袋——一塊布將兩端的口袋連接,肩膀上一搭,就叫它“褡褳”。

    制作褡褳也是就地取材,羊毛捻成線,礦石、植物磨成染料上色,然後由維吾爾女性那靈巧的雙手織成片縫合,一個結實又實用的“雙面口袋”就制成了。

    男人出門帶著它,裝上家里母雞下的蛋、樹上結的棗、藤上掛的葫蘆,去巴扎上坐一整天,就能從別人的褡褳里換回自家需要的米、面。富余的時候,還可以從波斯商人那里換來稀罕的香料回家討老婆高興。

    回到家將這色彩撩人的褡褳往土炕上一攤,就展開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洋崗子(老婆)要的艾迪萊斯綢,克孜巴郎(小女孩)要的小花帽,巴郎(小男孩)要的羊髀矢,阿當(爸爸)要的莫合煙,阿娜(母親)要的奶疙瘩……全在這褡褳里了。

    包圍著褡褳的,是一家人的歡聲笑語。褡褳帶給人的除了實用價值,更有著濃濃的親情。

    于是褡褳成了維吾爾人不離身的“背包”,走到哪里都挎著,出遠門更是少不了。里面裝上幾只 ,幾棵應急的草藥,甚至塞進一條毯子也不成問題。

    寬大的褡褳既可裝雜物食品、種子肥料,還能擋風遮雨、當野外露宿的墊褥,因此被人們稱之為“萬能袋”。

 

褡裢——肩上的旅行袋

   

 彩雲落肩

    真正的藝術,往往來自于民間。褡褳是家庭作坊中出自女人之手的線織品,不僅有實用價值,更有著非凡的藝術品味,許多中外游客都愛選購這種價廉物美的工藝品作為旅游紀念。

    褡褳用粗棉、毛線手工編織而成,開口在中央,兩端各成一個口袋,口邊留有繩扣,可以串連成鎖,既結實,又耐用。誰家男人的褡褳漂亮精巧,就顯示出誰家女子手藝的精湛和賢惠。

    褡褳上的圖案具有強烈的新疆民族風格和特點,一般有多組龕形、萬字形紋樣連續排列,並把各種花卉、樹木、壺、盆、罐等組成主體圖案。

    另外在上方左右還印有新月、五星等圖案,色彩對比強烈、絢麗奪目。搭在肩頭,猶如彩雲落肩,美不勝收。

    和維吾爾族小花帽一樣,不同地區制作的褡褳風格也不盡相同,反映出新疆各少數民族不同的藝術愛好和審美情趣。

    褡褳,陪伴新疆人走過萬里路途,盛載著世間千年的歡愉與期盼。維吾爾人說︰“出門不帶褡褳,心里空蕩蕩的。”

    只要褡褳掛在胸前,便像有了靠山,心里就塌實起來。


 

褡裢——肩上的旅行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