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今生那块玉

标签:
天然夕阳朴拙夫君所有人 |
分类: 看南疆喀什和田 |
寻找今生那块玉
初夏的夜晚,白色的月光静静地流泻在窗前,空气中飘荡着那首优美的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思绪,又将我带到那个美丽的黄昏。
我承认,我是刻意去寻的,尽管我知道,有些缘,可遇不可求。然而,我总相信一场美丽的邂逅,一定是发生在另一个城市。
那个黄昏,当夕阳缓缓地照在江南小镇古朴的青石小路之时,我与几位收藏界的好友正徜徉在一间又一间的古董商铺里。友人或流连于一张张红木桌椅,或迷醉于一只只青花瓷器,而我的目光,总停留在柜台中那红色丝绒上一块块精美的玉器。冥冥中,我总觉得,茫茫人世中有那么一块玉,等我来寻。
这是一片用和田白玉雕琢而成的树叶,玉质白润,雕工精致,透着古意。当我从店老板的手中接过它时,我知道,它就一定是属于我的了,因为那一刻,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我的心情——爱不释手。同行的老师在帮我做了鉴定之后,朝我点了点头,我明白了,用收藏界的行话说,这是一件开门古玉。可是因为店主要价太高,并未一次成交,我心中多少有些郁闷。晚饭后我坐立不安,又去了那条街那家店,交涉,还是未果。第三趟,店主看我心诚,稍稍降了一点价,我才将这枚白玉树叶购回。(这里省去和店老板讨价还价的过程吧,很俗。)末了,我开玩笑和店老板说,你们把三五年后的价格都标出了,他却说,三五年后,你可能再想寻一件这样的东西很难了。想想,他说的也是。古老的东西毕竟是不可复制的。
记得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爱玉的夫妇耗费了一生的心力去寻找一块与自己心灵相通的玉器,他们寻了很久很久,终于有一天,他们得到了一件汉代玉器,就在他们小心翼翼地拂试掉蒙封千年的泥垢,恭恭敬敬地捧在手上端详时,突然,轻轻的“喀哒”一声,它断裂了。“为什么两千多年它都安然无恙,偏偏就在这一刻断裂呢?”这对夫妇怅然若失,苦闷极了。一位老者看到了,这样告诉他们,“它已等了太久太久,两千多年都在等待两个真正懂得它的人出现,然后死在他们手上,死得粉身碎骨。”我一直被这个故事深深感动,玉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不然为何值得我们去苦苦追寻呢?
身为女性,我不爱黄金钻石,偏偏对玉这种天然带有灵性的美迷恋得不可救药。我偏爱玉器,尤其是古玉,因为那是一种来自远古的文明,滔滔不息光辉灿烂的中华玉文化,让我为之震撼,为之痴迷。我总认为,收藏古玉,其实是收藏一段久远的岁月、久远的情怀。汉的简洁、宋的明快、元的朴拙、明清的秀美,这些从岁月深处不同时期走来的小小玉器,当它们抖落满身的风尘,与你邂逅在某个地方,将手盈盈一握,那温润柔软的感觉便在你手心悄悄溢出,令你心里顿升一种爱怜之意,于是你便再别无所求,惟有带它回家,让它时刻伴你左右。坚持,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词语,我很喜欢。生命中有很多东西看似遥不可及,是坚持,让我们寻到,拥有。
“人养玉,玉护身。”的说法一直流传至今,玉石的美丽与灵性几乎让所有人的深深折服。在我腕上,至今还佩戴着友人相送的一对玉锁,那是在我走在人生边缘的日子里时收到的礼物。我珍视它,不仅仅因为它是一件精美的礼品,更是因为它在那段日子里给我心灵与精神上的鼓励。不离不弃,既是对玉的痴爱,更是对友情的敬重。它的意义,也早已超过了玉自身的经济价值。
如今,在我的收藏盒里,已有很多块精美的玉,器型各异,有古朴的书卷,有小巧的如意,有精致的香囊,也有可爱的小兽。每一件我都视为珍宝,被我精心呵护着。在一个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我打开宝盒,将它们一一取出,拈起一块玉,细细摩挲,于冰凉之中,静静感受着它们的温润柔软。或让它们轻贴肌肤,相互的依偎相互的缠绵中,我体会着,那份来自远古岁月里的情致。那一瞬间,似梦似幻,似眼前似天际,我知道,那是我们穿越时间,在与岁月的呼唤遥相呼应。生命,在那一时刻,似一朵青莲,完全绽放给宁静的湖面。
“谦谦君子,莹润如玉”。玉是君子,我愿意是它生生世世的情人,与它相依相伴。前世,它是我的夫君,今生,我是它的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