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家人人民医院故土名字维吾尔 |
分类: 见证美丽中国梦 |
维吾尔族村庄的汉族医生
因为对第二故乡的深深眷恋,因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责任感,臧书武毅然放弃内地医院令人羡慕的工作,回到养育他的维吾尔族村庄当了村医。12年的行医生涯中,他一心装着农民群众、一心牵挂父老乡亲,不仅是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更有一副乐于助人的“热心肠”。维吾尔族农民亲切称他为“艾斯卡尔医生”,这种崇敬,这种爱戴,是从心里漫出来的清泉,不带任何虚伪装饰与修辞。真情守护生命与健康,执著守望责任与理想,让我们为村医臧书武平淡却不平凡的青春喝彩!
他,明明是个汉族医生,怎么有个维吾尔族名字“艾斯卡尔”呢?
他是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昆其宋村的村医臧书武,很受当地人的喜爱和尊敬。这个名字,就是维吾尔族群众送给他的,他感到很自豪。
臧书武1974年10月出生于阿克苏市喀拉塔勒镇,在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昆其宋村度过了童年时光。7岁时,父母送他回到老家江苏赣榆县,1994年臧书武考入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深造,毕业后进入赣榆县人民医院工作。
1999年,臧书武回疆探亲时,看到南疆农村落后的医疗条件和农民群众看病难的现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怀着对故土的眷恋和油然而生的责任感,他毅然放弃了内地医院令人羡慕的工作,回到了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昆其宋村,办起了诊所,开始了乡村行医生涯。
仅用了两年时间,臧书武就可以和前来看病的维吾尔族群众交流了。一样的药,他总是比别处更便宜;同样的病,他的治疗效果也更好。他的医术很快获得了周围维吾尔族乡亲的认可,各村慕名前来诊所看病的患者也多起来了,尤其到了“巴扎”(集市)天,他的诊所更是爆满,多的时候一天接待患者50多位。
平时,臧书武上午在诊所忙完后,就背上药箱,走村入户上门巡诊。为了方便患者,他还印制了名片,发到农民群众手中,只要拨打他的电话,不论什么时间、不管多远,他都会及时赶到为病人看病。
2011年春节,村民亚森·买买提发高烧,浑身发抖,他妻子跑到臧书武家求救,此刻已是凌晨3点多了,已经睡下的臧书武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听完描述,臧书武立即背上药箱,走了4公里赶到亚森家中,为他诊断、治疗,一直忙到第二天早上,亚森的高烧总算退了下去,臧书武又为他开了药,反复叮嘱后,才放心回家。
行医中, 由于臧书武总是随叫随到,雷厉风行,态度极好,维吾尔族百姓都亲切地称他为“艾斯卡尔(意为:当兵的人)医生”。行医13年来,臧书武累计诊治病人约75000人次,减免群众药费约5万余元。维吾尔族群众感激他,也时常帮助他解决一些难题,他们就像一家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