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法大师的“菩萨心肠”
书法,首先是人的修养的问题,是一个境界心灵的问题。菩萨心肠莲花面。事实上我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在不同的层面感到有的人心里是一包垃圾,而有的人心里是一幅山清水秀的优美图画。这就是书法所谓的字外功夫的关键,这大约就是古人说的胸有成竹的另一层意思。
2012年“感动中国”新疆区十名候选人在《天山网》和《新疆都市报》同时发布,成了新疆和首府一大新闻。在全疆范围内进行了一场紧张而有序的全民投票活动,古稀老人张柱堂从25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名题“新疆好人”榜第二名。他,就是我国书法大家、大慈善家,被誉为“西域活菩萨”的张柱堂先生。

在新疆工作近五十年里,张柱堂先生始终不忘生他养他的家乡和中原大地的父老乡亲。张柱堂说:“新疆独特的地貌和民族风情一直吸引着中国画坛的目光,把内地书画家请进来,让本地书画家走出去,架起宣传新疆的纽带和桥梁,让更多人通过书画家的笔、墨认识新疆。”的确,画鱼专家张树森、著名书法家周俊杰、张继、马德水以及国画大师郑玉昆、苗重安、杨志印等,通过来新疆采风、交流,回去创作了一批展示新疆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边疆巨变的作品,用笔墨架起了海内外宣传新疆的桥梁。

阿克苏地委书记黄三平接见了精神抖擞的著名书法家、慈善家张柱堂一行,对他一周内在阿克苏地区三个县建立爱心慈善基金并为206名先进个人、优秀师生和孤寡老人奖励补助资金31万元和上市书法作品400多万元,表示十分敬佩。

年过七旬的张柱堂说:新疆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以及与我共同战斗半个世纪的新疆各族人民。我对阿克苏的龟兹文化和刀郎文化独有情钟。我在阿克苏地区三个县设立了扶困爱心基金,是我发自内心对博大的中原文化与龟兹文化千年联姻的感悟和热爱,也是是我以“慈善为本,回馈社会”的具体行动。

张柱堂去年8月17日15幅精品书法在成都上市发售,成为我国书法上市第一人。近年来,他捐资1000多万元用于扶困助学、抗震救灾、支援家乡文化建设以及慰问解放军等公益活动。今年1月2日他在新和县捐资助学19万元;5月25日为哈密四中捐送2288册图书和价值38万元的书法作品;6月12日,由张柱堂策划并筹资百万元在郑州举办由两省文化厅参加的《沙枣花开》(原名龟兹河洛魂)剧本研讨会,为新疆的民族团结和久治长安做出了重大贡献;9月12日他专程来新和参加“新和县张柱堂扶困助学教育基金”揭牌仪式,每年捐助6万元使80名贫困生重返校园,并为优秀教育工作者和拔尖学生捐赠价值280万元的书法作品。

县委书记马国强为张柱堂敬献了“扶困助学,功德无量”的牌匾,并聘他为该县文化艺术顾问;9月17日“阿瓦提县张柱堂文化发展基金”成立,他每年捐资6万元,奖励刀郎文化带头人和优秀农民画家。并为6名文化建设带头人及人武部生产营官兵奖励和慰问价值达160万元的书法作品。县委书记鲁晓忠向张柱堂颁发了“情系刀郎,功在千秋”的牌匾。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红向张柱堂颁发了“新疆刀郎农民画院名誉院长”的聘书;9月19日,“柯坪县张柱堂扶困助老基金”启动仪式在县政府会议室举行,今后该县50余名孤寡老人每年都会享受到这一基金捐助的6万元扶困款。
张柱堂,1942年9月生于河南项城。现任国际中国书协副主席、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对外友协艺术创作院副院长、新疆文化艺术研究会书画院长、张伯驹文化艺术传播中心副董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小康公益基金会管委会秘书长,国家一级书画师。

张柱堂先生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少儿深得严父张勋益的教诲。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边陲新疆工作。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焕发艺术青春,曾先后渴拜启功教授、欧阳中石教授和著名画家徐庶之为师,他刻苦钻研、勤奋好学、谦虚务实、终成正果;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书作风格。

其作品入选全国和海内外一系列重大比赛,并数次获得大奖。2003年3月和2006年6月等曾三次被文化部和中国文联邀请并参加新加坡、马拉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韩国等国家及港、澳、台等地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和书画巡展
。2007年5月应中国台湾文化统一促进会、台湾中华书画会等邀请,文化部和中国亚太经济发展促进会组织的《2007年首届大陆杰出艺术家文化交流考察团》由张柱堂就任团长;数十幅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家、多国政要和博物馆(院)收藏。
不久前,张柱堂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的新河县、柯坪县、阿瓦提县出现金和字画540万元人民币设立了奖励基金,每年奖励这三个县文化教育、战线的优秀工作者和孤寡老人。

图为张柱堂接受哈密市电视台记者采访。

9月17日,阿瓦提县张柱堂文化艺术发展基金成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