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年,我们也“嫁”给了坎土曼

(2012-12-20 06:40:21)
标签:

就是这样

还是

地带

地儿

农民

分类: 兵团和塔里木人

当年,我们也“嫁”给了坎土曼

 

当年,我们也“嫁”给了坎土曼

 

  坎土曼是新疆人的“万能”工具,虽然它的样式有点像锄头,但比锄头要宽得多。“砍土”和“刨地”是它主要的功能,还可以代替铁锹,用来铲土、扔土。别看“坎土曼其”都是农夫,但在本地地位不低,新疆有个故事大王,他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我这才知道“坎土曼其”是维吾尔人心目中最受人尊敬的人。

 

当年,我们也“嫁”给了坎土曼

 

    听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裁缝,一个屠夫,一个“坎土曼其”,一天三人到同一家去相亲,那家姑娘十分柔美,也很智慧。三人同时登门,这让姑娘很为难。于是,就想了个办法,让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职业特点,写一首诗,谁的诗写得好,谁说的话有道理,就嫁给谁。先是屠夫答话了,说:“刀子磨得分分快,宰的牛羊人人爱,姑娘你要嫁给我,牛羊好肉炒小菜。”裁缝也不示弱,说:“剪刀磨的丝丝快,缝的衣服人人爱,姑娘你要嫁给我,绸缎衣服当被盖。”只有“坎土曼其”不慌不忙,说:“要说我手中的坎土曼最重要。坎土曼磨得锃锃快,种的地儿人人爱,只要姑娘你嫁给我,五谷杂粮吃不败。”姑娘听了三人的诗,认为都有道理,但仔细想想,裁缝虽好,光穿好不行。屠夫也不错,但不是每天顿顿都吃肉,还是嫁给“坎土曼其”最稳当,后来就嫁给了“坎土曼其”。

 

当年,我们也“嫁”给了坎土曼

 

    在阿拉尔市的纪念馆里,那些原始的农具已经成为展品。维族的坎土曼在这里用了上千年,这种坎土曼,比较适合新疆的这种土质。在白振杰、韩培芬夫妇家的小院里,他们还展示了使用和保存了几十年的坎土曼。

    记得当年上海青年刚来新疆时候,初识坎土曼,都不屑一顾,或者说嗤之以鼻:笨!
    刚开始,上海青年走路的话担心弄脏裤脚管。因为塔里木是大沙漠地带,脚踩下去都是很深的土,上海青年怪怪的,提着裤子这样走,一步一步的,爱干净。
那个土地也不愿意坐,到地里面的时候,开始谁都不愿坐在地上,就站着。到后来干活累了,实在不行就哪都坐了。

 

当年,我们也“嫁”给了坎土曼

 

    分到团场连队休整教育了一个星期后,7月30日宣布要举行发枪仪式。青年们一听说发枪仪式,高兴得不行,是说要穿上军装,拿到枪了!
    等排队都昂首挺胸走到发枪仪式的麦场上一看,没枪啊,只有很多像锄头一样的东西摆在那里,后来知道那家伙叫“坎土曼”。还有铁锹、独轮车、挑土的筐子,这些东西。原来这就是发给我们的“枪”!
    动员的干部说,我们搞生产,手里的工具就是我们的武器!“拿住,年轻人,这是改造大自然的武器,当然也就是革命的武器。”这些来自黄浦江边上的年轻人,从没见过那么广大的荒地和田野,他们手握坎土曼,眼前望不到头的土地实在是让人发愁。

 

当年,我们也“嫁”给了坎土曼
    当时我们一个连队大约有五千亩地。长方形的地叫条田,一块都有五百亩到七八百亩那么大。按部队的编制,也一样是团、营、连、排、班。可是干活呢,都是干的农活,就是打粮食,产棉花,然后都上交国家。当年上海青年就这样变成穿军装的农民,当年就这样“嫁”给了坎土曼。
     我们和坎土曼经历了不平凡的岁月,只有结识了坎土曼,了解了坎土曼,读懂了坎土曼,我们才能在自己的心中拥有一把自己的坎土曼。在历史的长河中,坎土曼是新疆广袤田野的一个伴侣,使用坎土曼的人总是受到人们的尊敬。几天前,无意中见到了久别的坎土曼。我就和坎土曼进行了一次情感的交流。坎土曼就是靠自身的重量作为自己的压力,不停在土里进出,当磨光自己的时候就意味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有些东西在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后,有的进了博物馆,有的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朋友,你懂坎土曼吗?坎土曼,就是这样。

 

当年,我们也“嫁”给了坎土曼
注:“坎土曼其”:手握坎土曼的农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