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蒙古族人的奶酒
生活在阿勒泰大草原上,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奶酒——这是一种用牛奶、羊奶经发酵、蒸馏而成的白酒,清澈见底,清冽爽口。可惜本人不胜酒量,对于奶酒也只能望而却步,只听了那些多次品尝了奶酒滋味的朋友寥寥几字评语。有些汉族朋友喝过奶酒之后,称之为“腿软酒”,喝着口感不错,有股淡淡的奶香。但是几杯下肚之后,你便再也爬不起来了。第二天起床后,你会发现,前一天发生的一切早已从记忆中抹去,所有的快乐与烦恼都已是过眼云烟。
来到新疆牧区,如果能喝上几碗蒙古族人的奶酒,尝一口蒙古族奶酒
舒心开朗,那甘醇的香味儿会使你久久难忘。

奶酒是居住在伊犁、博尔塔拉、巴音郭楞、和布克塞尔等地蒙古族人传统的饮料之一,也是他们来尊敬老人和招待宾客好友的最佳礼品。在婚礼上,在乔迁之喜的日子里,常用奶酒道贺;到长辈或亲友家作客,常常带上奶酒作见面礼物。除此之外,有些群众在死者入殓时,也会放些奶酒或其他食品,以表示对死者的悼念。
新疆蒙古族人十分热情好客,对来访的远客,常常要敬以奶酒。他们在敬酒时,先唱一首热情的歌,歌词因人而异,很有分寸。敬酒者自己先喝一口,以表示酒里纯净和同欢共饮的感情。客人以奶酒回敬主人时,还要让在座的每个人都押一口,气氛至为亲切。
新疆的蒙古族奶酒色清味甘,性温补,含酒精浓度一般不超过30度。这种蒙古族奶酒之所以好喝,因为它是奶子的精华。制作奶酒一般不用鲜奶,而用脱脂的酸奶或制作奶豆腐以及其它乳制品剩下的奶浆。平时将奶浆贮存于木桶或皮口袋里,置于适当的温度下,经常用木杵搅动,使其充分发酵。然后将奶浆盛入大口锅内,锅上加一个形如蒸笼的木桶,里面吊一个双耳瓦罐或者钢精锅,四周掩实,再用尖底小锅盛冰水,滴下来的就是奶酒。每年七、八、九月,正是牧区奶酒飘香的季节,在蒙古族牧民的蒙古包里都备有大桶的奶酒,以供日常自用或待客。

蒙古族人盛奶酒的工具颇为独特、讲究。他们用骆驼峰皮或牛皮制成桃形或圆形的酒囊。制作时首先剃光皮革的表面毛,压上精美的图案,在坑里用烟熏上10天左右即成,这样可以使皮革长期不腐烂变质。酒囊大者盛5、6公斤,小者克盛1公斤。酒囊制作精致,是一种民间工艺品,具有不走味,不漏酒,不怕挤压、摔打等优点,便于在马背上携带。一个酒囊可以用上七八十年,一般可以传二、三代。有人说,在北京王府井大街上什么东西都可以买到,就是蒙古人的酒囊买不到。这话风趣地形容了蒙古酒囊之珍贵。

蒙古族的烤饼
在新疆牧区的蒙古人的家里,几乎都会制作一种烤饼,蒙古语称为"海生包尔斯克"。当地的蒙古族家里都有一口直径在40—50厘米的尖底铁锅,一般用来烧茶、煮肉,同时也用来烤饼。他们做的饼,一般是锅有多大,饼就有多大。通常一个饼要用2~3公斤面粉。
这种饼用发面,但不放碱,和面时放牛奶、酥油或奶皮子和少许盐。面和好后,用手压成圆形,放在尖底铁锅里用文火烤,等一面烤成焦黄色后,再扣过来烤。烤好的饼便成凹形的大圆饼,形似一个尖底的大铁锅。有的地方蒙古人也用平底锅。其味同样香甜。有的地方蒙古人要把饼掰开后请客人吃;有的则把饼摆在客人面前,请客人“各取所需”。
饼呈金黄色,充满了奶香味,吃起来非常可口。这种饼也是蒙古人喝奶茶时离不开的主食。
新疆的蒙古族人热情友好,每当到蒙古族兄弟家,都会受到隆重的招待,除了手抓肉之外?,蒙古族奶酒是招待客人的必备品。有着淡淡的奶香的奶酒和白酒不同,没有那么刺鼻和辛辣的感觉,奶酒本身也和水一样清澈透明,没有奶的颜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