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垦”是什么?

标签:
军垦博物馆石河子市地窝子军垦第一犁戈壁 |
分类: 兵团和塔里木人 |
“军垦”是什么?
——新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
镇边将军张仲瀚曾这样写到:大军十万出天山,且守边关且屯田。塞上风光无限好,何须争入玉门关。1950年2月一道命令数万军人历经五十多天,在王震将军率领下披星戴月挺进石河子开始,旌旗漫卷的几十万解放军将士征尘未洗,就在这里爬冰卧雪,节衣缩食,于万古荒原上拉动了“军垦第一犁”,创建了比共和国小一岁的戈壁新城。
为了建设这座军垦新城,第一代军垦人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冬夜宿苇棚子,汗水浸透的棉衣结成坚硬的冰壳;在烈日炎炎的盛夏,为躲避蚊虫叮咬,他们用黑泥涂满赤裸的躯体。
经费紧张,没有蔬菜,建设者们连续几个月用盐水和辣椒面下饭,没有碾子和石磨,部队只好煮麦粒和玉米充饥。50多年的艰苦创业,有全国各地拖儿带女的大批建设者的拓荒,有不让须眉的7千山东姑娘西出阳关的奇志,有十万上海支边青年西去列车窗口的挥手……现在,这个全疆最大的垦区不仅是自治区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及轻纺工业基地,而且还是全疆254万军垦人引以为荣的军垦橱窗,让我们了解到从解放--创业--发展的军垦史。
那时住的都是“地窝子”,结婚的“洞房”是公共的,新婚几天可享受高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