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诗: 鄯善 哈密瓜之家吐鲁番之魂
散文诗:鄯善
吐鲁番之魂
当我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岸边,捡拾着你流失的记忆,当我满怀崇敬的心灵抬起头仰望着你,端详着你沧桑的面容,你深邃的目光依旧隽永如昔,你深沉的情怀依旧静默无声,你就像一位安详温和的长者般淡定从容,穿越岁月风尘,我和你就这样静静的凝望着,我的吐鲁番
当我在漫长的丝路古道上艰难跋涉,找寻你文明的印痕,当我在荒凉的大漠戈壁上满怀惊喜,触摸你凝固的历史,越走近你,就越能清晰的看清你的容颜,越走近你,就越能感觉到你在冥冥之中的呼唤,你是在等待着我的到来吗?我的吐鲁番
当我在你断壁残垣却仍然屹立不倒的古城里穿行,我仍然能感受到,你沉稳的脉搏在跳动,当我在你斑驳苍凉的深街古巷里徜徉,在风吹树叶的沙沙声里,我依稀听到了你平和的呼吸,我能感受到你的步履缓慢悠长,我的吐鲁番
当我在你静静流淌的坎儿井边,掬起一捧清澈的井水畅饮清凉,当我在你绿荫环绕的葡萄园里,摘下一串丰硕的葡萄品味甘甜,当我在你城市乡村的每一个葡萄架下,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感受生活的快乐,真的,我真切地感觉到了你生生不息的生命的律动,仰头饮下一杯芬芳四溢的葡萄美酒,我便深深地陶醉在了你宽广博大的怀抱里,我的吐鲁番
在狂野的大漠风沙中,走过了五千年,你依旧傲然独立,在世人视为生命禁区的荒漠戈壁之上,还以一个满目苍翠、清泉流淌的绿洲,繁衍生息着一代代的吐鲁番人,续写着文明的传奇。
在炙热的高温酷暑里,坚守了五千年,你依旧不屈不挠,在低洼荒凉干旱贫瘠的盆地里,你战天斗地,不离不弃,硬是用勤劳顽强的双手创造出了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欢乐园,唱响了生命的奇迹。
于是我知道了,为什么乐观豁达是你坚定的心态,勤劳顽强是你坚守的信念,淳朴善良是你固有的品德,热情好客是你博大的情怀。

鄯善
色彩流淌的天堂
插画
龟兹胡人
于是我理解了,为什么这种千百年来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凝练出的品性,还在从不间断地充实着吐鲁番的精神实质。为什么这种在多元文化熏陶下留存的文明气息,至今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代的吐鲁番人。
怀千古而厚重凝实,处变不惊;从遥远的历史深处走来,你抖落了满身的尘埃,迎着新世纪的曙光,英姿勃发,
居盆地而放眼天下,勇立潮头,从低洼的盆地之中崛起,你昂起了不屈的头颅,阔步前行,坚定从容。
美哉!我的小城!你以绝世风姿令世人为你魂牵梦绕,大美无形,让每一个吐鲁番人都由衷地为你感到骄傲和自豪。
壮哉!吐鲁番!你携千古风采一路走来,一路播撒着文明的火种,大爱无言。又将以坚定地步伐向着未来走去,去书写一个崭新的时代华章!

散文诗:
鄯善 哈密瓜之家
常言说“十里一个地方、五里一个乡俗”,这乡俗涵盖了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饮食习俗、传说俚语等文化积淀。在新疆,有许多广为流传的反映自然色彩的民谣:赛里木湖的蓝,慕士塔格峰的白,伊宁的紫色,塔克拉玛干的黄,东湖的瓜田赛天堂……来新疆目睹塞外风光的游客无不为新疆旷悍、迤逦、摄人魂魄的自然色彩所折服,

新疆由此有了“色彩流淌的天堂”之美誉。就是农人耕植的棉花、葡萄、哈密瓜、西红柿等农产品,也以其无暇的白、青翠的绿、耀眼的黄、热烈的红而成为岁月不老的风景。 坐落在吐鲁番盆地、罗布泊边缘、古楼兰人最后的栖息地——鄯善县,以哈密瓜独有的色彩,让人们迷幻了视觉神经、迷幻了味觉感官,游弋在鄯善一望无际的哈密瓜田之中,眼前一片绿氲,啖下一片脆沙沙、黄橙橙的哈密瓜肉,五脏六五被甜蜜浓缩,一切语言都无法表达那种眩晕的感觉,由不得你伸出大拇指,用一个字抒发胸臆——甜!鄯善甜瓜种植历史悠久,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鄯善县发掘的一座晋墓和一座唐墓中,分别发现出土了半个干缩的甜瓜和两块甜皮。1980年,吐鲁番文物普查队在县达浪坎乡南大阿萨佛教遗址发掘三块甜瓜皮,经测定为唐代遗物,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渲染鄯善哈密瓜色彩的民谣很多,“新疆甜瓜甲天下,东湖甜瓜甲新疆”,可谓经典之作。“吐鲁番的葡萄,鄯善的瓜,托克逊的大枣甜掉牙”是新近之作。不管新作旧词,都表明:新疆哈密瓜原产地鄯善东湖的瓜最棒。早在清康熙年间,鄯善王每年进贡哈密王的贡品一直是鄯善东湖甜瓜,由于东湖产的甜瓜香甜甘淳,人们把鄯善东湖瓜视为瓜中之王。鄯善王把这个品种的甜瓜送给哈密王。哈密王又送到康熙皇帝宫廷内。康熙皇帝品尝后,觉得味道十分鲜美甘甜,便问身边伺使,是谁送来的贡品,叫什么?伺使只知道是哈密王送来的,不知叫什么名称。康熙皇帝一听随口就说,那就叫“哈密瓜”吧。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凡是新疆出口的甜瓜一律统称“哈密瓜”。
说起哈密瓜的身份,吐鲁番和哈密两地还经历了一场原产地之争。最终,双方共同申请注册“哈密、吐鲁番哈密瓜”商标,共同保护新疆的这块金字招牌。无论争论的结果,哈密瓜是新疆人最值得骄傲的甜瓜。不可否认,由于鄯善东湖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水土特质等条件,这里出产的哈密瓜无疑是最好的,每年哈密瓜收获季节,天南海北,甚至漂洋过海的外商云集东湖,争抢新疆哈密瓜的宗地产品。鄯善东湖的名字也就不胫而走,名扬海内外。东湖也称为吐鲁番哈密瓜的保护产地之一。195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在鄯善县东湖建立起全疆第一个商品瓜出口基地。随后,鄯善县的甜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到1999年底,全县的哈密瓜种植面积达3.5万亩,每年销往世界各地的哈密瓜达4万多吨。1994年,鄯善县被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评价中心评为“中国100个水果总产量最高县(市)”列第33位。1998年,鄯善县被中国特产组委会授予“中国哈密瓜之乡”称号。目前,鄯善东湖80%的土地种植哈密瓜,哈密瓜种植成为东湖人的主要收入来源,每个种瓜大户常年雇佣农民工200以上,农忙季节接近千人。由此带动,鄯善县全县哈密瓜种植面积在5万亩,年产哈密瓜6万吨。哈密瓜不仅是鄯善农民的生活依靠,

也是瓜农的生活方式,哈密瓜园风光更是吐鲁番旅游的一大风景。农谚说“清明前后,栽瓜种豆”,如今,隆冬季节,东湖以及鄯善县各个乡镇的温室大棚里,就已经孕育了大量的哈密瓜苗。春节过后,河畔红柳泛青,瓜农们便纷纷耙田整地,将哈密瓜秧移出温棚,移进大田大棚,开始了哈密瓜市场进军的序曲。一望无际的田野,白花花的大棚列阵戈壁,大棚间闪现着瓜农忙率的身影。初夏,田野一片生机,脱去白色棚幕的大棚,敞开郁郁葱葱的胸怀,整个大地弥漫淡淡的哈密瓜瓜藤幽幽的草香,俯视盆地,嫩黄带绿的哈密瓜雏瓜,像婴儿一样,胖墩墩地躺在绿色的怀抱里,沐浴在盆地热烈的阳光下,贪婪地吮吸着坎儿井水,吱吱地疯长。

这时节,来自各地的瓜商怀揣大把大把的票子,住在瓜农家,和瓜农推杯换盏、结朋交友,谈质论价,预订哈密瓜,生怕瓜田开园,抢不到先机。盛夏时节,哈密瓜开园,瓜农遍布瓜园,采摘哈密瓜,金黄色的黄金龙、金皇后;翠绿色带网纹的黑眉毛,不同品种的哈密瓜陈列各个田头地角,车辆排成长龙,装车的人熙熙攘攘。

一枚普通的金皇后哈密瓜,在韩国达到1.5万韩圆,知名品牌“楼兰神”哈密瓜的地头价每枚在20元以上。香港、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也慕名而来,加入哈密瓜经销大合唱,由此使得鄯善哈密瓜漂洋过海,成为异国他乡人餐桌上的珍品。哈密瓜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果品,它已经成为东湖、成为鄯善县、成为吐鲁番乃至新疆的一张名片。
|

散文诗:
鄯善的沙漠公园,你来过吗?
文 / 戈壁之狐
沙漠,总是令人想起漫漫黄沙,想起荒凉寂寥,尽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欣赏日出日落不必登高,便可以饱览。然而除了骆驼上孤独的商人和寂寞的旅行者,很少有人走进沙漠。

但是当你厌弃了都市的繁华与喧闹,是不是想领略一下沙漠的浩瀚,感受一下别一种沙漠风情呢?那么请你到鄯善来,这里有库木塔格沙漠,这是世界上唯一和城市相连的沙漠。这里开辟的沙山公园,洋溢着浓厚的民族风味。
走进新疆鄯善城,你就可以远远的看到漫漫黄沙组成的沙丘蜿蜒起伏,山下却是树木绿草成荫。进入公园,宽阔的防护林带人流如潮,各种民族特色的小吃琳琅满目,最热闹的是烤羊肉串,烟雾缭绕中特有的香味飘散在空中,各种饮料应有尽有,陕西的凉皮子,擀面皮也挺受大家的欢迎,在上面放上烤肉风味非常独特。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湖泊,大概是人工湖,爬完沙山,去湖上荡舟也不错,只是地方不大,上面还有一些鸭子。

当然到沙山,最精彩的节目还是爬山了。呵呵,这不需要什么登山鞋,最好是赤足,否则鞋子里到处是沙子。当然要小心,这里还有不少干了的骆驼刺,别把脚扎着了。这就要求最好是五月份或十月份来,否则沙子或者太烫,无法立足,或是太凉,不利于身体健康了。当然,如果要沙疗,

又该另当别论的。就是这样的季节,或是早上或是傍晚,太阳不毒辣的时候最好,可以充分领略沙子的魅力。金黄色的沙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亮丽,远远的望去,有的地方呈黑蓝色,走进一看那是地下有湿气,表面的一层凝固了。爬上一个沙丘后你可以坐着滑下来,感觉很不错。可能不久的将来这里也会有滑沙的比赛吧。

如果没有风的时候,你可以随意躺着坐着,如同在海边的沙滩。有微风的时候就别尝试了,随风而起的黄沙会灌的到处都是,包括鼻孔。但是站着感受微风拂面,颇有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的感受。当然这时候的你绝对不会小天下,只能被自然所折服,远处的人只是移动的

小黑点,你只能感觉到自我的渺小,但是往县城极目远眺时候,你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陶醉在绿色的世界里。到处绿树成荫,令人赏心悦目。黄绿色相间,既有大漠的风光,又有江南的风味,让人不忍离去。

小朋友最喜欢来这里玩游戏,有的两个人同时挖坑,把沙子底下掏空,形成一座大桥。只是很快上面的桥就裂开了,沙子开始流动。有的追逐打闹,谁也不怕摔跤,有的故意打两个滚。最精彩的有的三五成群,在沙山踢足球,更是趣味横生。还有的巴郎跳起维族舞,弹起冬不拉,更能让你领略到民族风情。
呵呵,不说了,大家有空自己来感受吧。




编辑插画 龟兹胡人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