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刀光凛凛的英吉沙
阿月浑子
她们是刀王国的贵族
整日与刀朝夕相处
却头上插玫瑰满身奶香气
她们有时将刀锋划过头发
让你体会无声的斩落
有时将刀锋划过你手心
让你体会锋利的冰凉
她们终年穿行于刀光
红绿于生活
就象锻烧宝刀的火
虽然处世不惊
却主见分明

英吉沙小刀
别告诉我,你不曾骄傲过
清淡的月下,淬火涅槃的光彩
却总是叫嚣着
把一座城池沸腾
别告诉我,你的低调的屋檐下
铜锤的回音里,从没有温情
若如此,缘何九月的下旬的初阳
像情人的手,抚慰寒秋的冰凉
别告诉我,你锋芒毕露的利刃上
只镶嵌过,刺痛的神经
小巴郎听了,憨憨的笑
爷爷说,刀嘛,挂起来也很好看

英吉沙小刀照亮一座城
于文胜
一把小刀照亮了一个县城,一把小刀闪亮了一个民族。这个县城就是英吉沙,这个民族就是维吾尔族。我正是慕着一把小刀的光亮一路走来的,在新疆工作生活多年,从到新疆的那一天起,我就与小刀结缘……
每一把英吉沙小刀的诞生,都凝结着劳动的汗水。
车站惊魂
20年前一个春天的傍晚,我刚走出乌鲁木齐火车南站,一群巴郎将我围住,手里拿着明晃晃的小刀,着实把我吓了一跳。等我惊恐了一阵之后才明白过来,原来他们是在向我兜售小刀。

那些小刀做工考究,刀身平滑光亮,刀柄镶嵌宝石、金银等材料,组合成俏丽对称的民族图案,刀面上刻着“英吉沙”三个字。
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上了这种小刀,也记住了“英吉沙”这个名字。
在新疆有四大名刀,即英吉沙工艺小刀、伊犁沙木萨克折刀、焉耆陈正套刀和莎车买买提折刀。
而英吉沙小刀以其精美的造型、秀丽的纹饰和锋利的刃口最负盛名,居于四大名刀之首。
尽管多年来我也收藏了几十把做工精美的小刀,但我一直想亲眼目睹一下英吉沙小刀诞生的全过程,领略一下“刀乡”的风采。
终于在一个8月,我来到了英吉沙县。

新颖别致
英吉沙小刀已有400多年的生产历史,有40多个花色品种。一把英吉沙小刀一般长度为十几二十来公分。最大的达半米以上,最小的仅1寸左右。
它们造型各异,如月牙、如鱼腹、如凤尾、如雄鹰、如红嘴山鸦、如百灵鸟头,无论何种式样,做工都非常精细,外观赏心悦目。
且不说它的锐利无比,那是许多刀具所共有的。新颖、别致是英吉沙小刀的特色,表现在刀柄上尤为突出,有木质的、角质的、铜质的、银质的,非常讲究。
无论哪一种刀把,英吉沙的工匠们都要在上面镶嵌上色彩鲜明的图案花纹,有的甚至用宝石来点缀,玲珑华贵,令人爱不释手。
美丽传说
关于英吉沙小刀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久远的年代,英吉沙是个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地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安居乐业,过着幸福的生活。
 |
突然有一天,狂风怒吼、飞沙走石,从沙漠里来了一只喷沙吐风的怪兽,几乎在一夜之间,草原变成了荒漠,河流一下子干枯了。
为了保卫家园,人们纷纷拿起了棍棒与怪兽展开激烈的战斗。然而善良的人们根本不是怪兽的对手,许多人为此丧了命。

一个名叫阿斯尔的维吾尔族小伙子为此伤透了脑筋,日不进食,夜不能寐。
一天夜里,他突然睡着做了一个梦,梦里老天爷送给他两把精巧锋利的小刀,刀柄上镶嵌着各色闪光的宝石,同时告诉他,带上这两把小刀可以降妖除怪。
醒来之后的阿斯尔,果然看到自己腰间有两把精美的小刀。阿斯尔激动无比,立刻跑去告诉乡亲们,并且号召大家向怪兽发起进攻。
阿斯尔从腰间拔出那两把小刀挥舞着刺向怪兽,当怪兽面目狰狞地扑向阿斯尔时,只见他手中匕首的手柄闪着耀眼的蓝色、红色、黄色的光,刀光与闪光合成一束更强大的光束,直刺向怪兽的双眼,只听怪兽一声惨叫之后落荒而逃。

原来是耀眼的闪光把这只怪兽吓跑了。从此以后,人们就把珍珠、宝石镶嵌在小刀的刀柄上,用来降妖除怪。
有了珠宝眩目的光芒和锋利的小刀,怪兽从此就消失了,美丽的家园又回到了人们手中,英吉沙的维吾尔族人就更加喜爱小刀了。
尚刀习俗
英吉沙小刀的广为流传、使用,与当地人的生活习俗是息息相关的。从古至今,生活在新疆的少数民族,大都有善骑尚刀的习惯。
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游牧时需要工具,生活上食牛羊肉需要宰剥牛羊或切割肉块,于是轻便锋利的刀具便成为他们的首选。

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成年男子都喜欢随身带一把刀子,最初仅仅是为了日常生活中切肉、杀瓜、宰羊,后来演变成男人身上的装饰品,并有实用价值。
维吾尔人喜食大块牛羊肉,尤其爱吃烤全羊、手抓羊肉、熏马肉。每当结婚、出嫁、老人过寿、巴郎割礼,许许多多亲朋好友的筵席上,当美味飘香的牛羊肉端上来时,宾客们便纷纷亮出各式各样的刀子。
这些小刀造型美观,做工精细,刀柄上用白银等镶嵌出吉祥精美的图案,刀刃锋利无比。
谁的小刀精美漂亮,人们就会争相传看,相互欣赏,于是在喜庆的气氛中便又多了关于小刀的话题。
在维吾尔族民间,亲朋好友之间相互赠小刀增加感情也是常有的。
小刀诞生
在买买提家的院子里,我有幸目睹了一把英吉沙小刀诞生的全过程。
今年60多岁的买买提,从15岁就开始跟随父亲学做小刀,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制刀高手,一直以做小刀为生。慕名而来订做刀子的人很多,因此他家的生意很红火。
此时,他家宽大的院子里土制的大火炉,炉火正旺。铁锤的敲击声和砂轮转动的嗡嗡声,让整个院落热闹非凡。
买买提的小儿子买买提·肉孜,将烧得通红的一块长条形钢板,从炉火中用夹子夹出来,放在铁垫子上,有节奏地敲打起来。
他重复着一个工序,一直将钢板打出了刀子的模型,然后又放到炉火中,烧红了再进行敲打。
大约一个小时后,敲打结束了,接下来的工序就是在砂轮上打磨刀刃了。
从打磨刀刃开始,工序就变得越来越慢、越来越精细了。在一把英吉沙小刀诞生过程中,最精细的工序就是刀柄的镶嵌,用料的挑选、颜色的搭配都是有讲究的。
而最见真功夫的工序就是,刀刃在砂轮上打磨完成以后,外形上一把刀子的主要工作就完成了。
事实上这时刀子并不锋利,工匠们就将刀刃放在火中烧,然后拿出来突然放入水中,反复几次,直至认为刀刃的锋利度足够了为止。
这个工序如果掌握不好,要么刀刃不锋利,要么刀子没有多少柔韧度,容易在使用的过程中被折断。
最后一道工序是在刀柄上镶嵌出精美的图案,这个过程比较慢,它讲究配料和图案的设计。
打造一把小刀大约需要半天的时间,在这半天里我反复观察着买买提的每个动作。
买买提的每一个动作都很仔细,他的动作很慢,但是很有节奏。

他把制作刀的过程当成一次享受,当一把小刀完成了所有的程序后,买买提都会再仔仔细细地看一遍,他脸上露出的笑容显得那样幸福。
英吉沙县,究竟有多少人在制作小刀,恐怕很难统计出来一个具体准确的数字。
在这里几乎是村村锤响、户户冒烟。一个炉台、几把铁锤、一个砂轮、一个铁枕,就是一个英吉沙小刀的作坊。
在新疆小刀形成了一种文化,一座县城因为小刀而成了“刀城”,这就是英吉沙县。
编辑插画 龟兹胡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