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蒂古丽——一位维吾尔才女嫁到了江南水乡

标签:
姚江余姚帕蒂古丽江南河姆渡杂谈 |
分类: 新疆的文化艺术 |

帕蒂古丽来自新疆沙湾县老沙 湾镇大梁坡村,1993年,她离 开新疆去内地闯荡,1996年到 浙江余姚一媒体工作至今,同 时把家安在余姚。想起刚到余 姚的那些日子,帕蒂古丽人地 两疏很是孤寂,同时又庆幸这 个城市最终接纳了她。
触到江南文化,并且学会了唱 姚剧,这也勾起了她对新疆歌 舞的思念,一有机会,她就将 新疆歌舞展现在大家面前。
起家乡的烤馕、羊肉,以及大 漠的风和赶着毛驴车穿行在沙 漠里的情景。只要记忆的门被 打开,帕蒂古丽便用文字记录 下这一切。
的生活,生活简单但充实。白 天工作挖掘余姚文化,晚上写 博客,仿佛又回到家乡的大梁 坡村。
的小村庄,住在里面,就好像 回到了梦中的故乡。”帕蒂古丽 说。 |
嫁到江南 字纸间流淌文化清香
于斯、长于斯的地方产生一种 近乎母土的深刻感情时,那么 ,他(她)对这块土地的爱是 发自肺腑而非流于言语的;如 果能将这种言语与心声结合成 文字呈现出来,相信这种爱很 结实的。
女子,从红柳摇曳、沙枣花飘 香的玛纳斯河岸,一路跳着优 美的龟兹之舞,来到了东海之 滨的姚江舜水,一个华丽转身 ,完成了十多年的情感替代和 交融的过程,将他乡风物民俗 融成了血液里的细胞。
报》文化周刊,一则职业所系 ,再则文学爱好。从天山脚下 迁居四明大地,其缘起,用她 自己的话说,是“嫁到天堂”。 因为爱人,连带着也爱上了爱 人的故土。对余姚的风土人情 她无不满怀深情,“这里的一草 一木,人物风情,令人如此的 亲近亲切,以致我已与这方水 土融为一体,心牵情依难以割 舍。” 活、阅读、思考和写作的地方 ……从万物的生长中,她谙熟了 这方水土孕育的一草一木,感 悟着这一方地域深藏的禀性与 秘密。”帕蒂古丽如此坦言对江 南、对余姚的爱:黄沙下深埋 着她的胎衣,江南,则是她托 付终身的最后家园。 作者 符利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