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嫁到江南——一位维吾尔女子写
给第二故乡的生命短章
“你愿意嫁到余姚吗?”
“我愿意!”
于是,一个大漠女子嫁到嫁到江南。
一、
在一个梅雨初霁的清早,报社
的一位老先生对她说:“你去龙
泉山上走一走,回来告诉我你
的感受。”
她没有想着这是在考她。龙泉
山上走了一圈,沿着姚江回来
,她对老先生说:“我在山上拜
见了好几位原来只在书本上才
能见到的人”。老先生微笑着颔
首。
二、
学大气物理的夫君总是向她夸
耀:“我带你来的是全世界最适
宜于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北
纬30度、离海洋五十公里生活
圈以内的余姚。”
她知道,今后的她将背倚苍翠
的龙泉山而居,头枕美丽的姚
江而眠。大漠的孤烟远了,玛
纳斯河的水声只流淌在她的梦
里。六月的新娘,看到了她丰
厚的聘礼——满山闪红烁紫的杨
梅林。
三、
一个很有名的新疆作家来看她
,疑惑地问:“你怎么会嫁到离
家这么远的余姚?”她装作很委
屈的样子撒娇:“人家还不是给
生活逼到了这里?”作家很哲学
地回了她一句:“生活对你真好
,都把你逼到天堂来了!”
作家的幽默让她放声大笑,笑
声中充满了欢欣和骄傲。
四、
第一次去看河姆渡,她试着用
自己的眼光来解读文明的含义
。对着七千年前的两个河姆渡
人的人头骨,她浮想联翩。这
恐怕是自己的祖先从未到过的
地方,自己不但来了,而且嫁
了。一想到她的后代今后将在
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一想到
她孩子的血脉里,姚江之水与
玛纳斯河激荡着欢悦的浪花,
嫁到江南
她觉得自己与余姚的姻缘也带
上了历史的色彩。
她并不是一个贪心的女子,但
自从嫁到了余姚,她时时都觉
得自己赚了,一赚就赚了七千
年。看了作家陈祖芬写的《爱
你七千年》后,她在心里窃喜
自己很幸运,
|
用不着隔着千山
万水,在梦里倾诉对余姚的相
思,她爱上了余姚,就大胆地
嫁给了他。
五、
余姚是滋养她心灵、给她灵感
的风水宝地,随便从河姆渡口
沾一点光,她的文字就有了历
史的厚度,从余姚四先贤的著
作里,稍稍擦一点墨,她的文
笔就充满了文化的清香,蘸上
几滴姚江的水,她的笔下就可
以生出花来。
这真是一个天堂里才会有的神
话。她相信,养育过王阳明、
黄宗羲的水土,肯定是一方神
奇的水土。
六、
当河姆渡的大米、四明山的笋
干菜、丈亭的杨梅,取代了新
疆的烤馕、吐鲁番的葡萄、哈
密的瓜,她的血液和皮肤都开
始渗透南方的气息。
嫁给了余姚,她的人生标杆上
,似乎也刻下了七千年岁月的
痕迹,她在灵魂深处感悟着姚
江文化的深邃,感怀着贤人深
远的思想境界。这是余姚这块
神奇的土地赋予她的人生印记
,这些神秘的印记,她需要用
毕生去解读。
七、
让习惯了手抓羊肉的胃,适应
了海鲜的味道,让听惯了突厥
语系的耳朵,适应了吴侬软语
的节奏,让看惯了大漠洪荒的
眼睛,适应了江南化不开的浓
绿,让习惯了大漠季风的皮肤
,迎接烟雨水乡的杏花雨。
习惯了赶着毛驴车过沙漠的她
,已经习惯了坐着船去看海;
|
她习惯了把余姚的杨梅当作西
域的葡萄,她习惯了把江南的
冬雨当成塞北的飞雪,习惯了
把南方的玉兰和金桂,当成北
方的丁香和沙枣花……
她终于发现,人对气候、环境
、风物、景观的感受,是可以
随心境挪移和置换的。
嫁到江南
八、
选择了一个人,对她而言,不
仅仅意味着选择了一座城市,
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那是选
择了一个民族,选择了一种文
化,甚至是选择了一种人生。
她会在江南环佩叮当地跳龟兹
之舞,也会在北方咿咿呀呀吟
唱越调姚腔,她的记忆里,戈
壁的红柳和水乡的水草一起生
长,草原的牧歌与江南的丝竹
和鸣……或许,接近是因为遥远
,怀念是因为疏离。在她看来
,江南的哪一阵风里或许挟裹
着北方的沙砾,江南的哪一阵
寒流中或许飘浮着北方大雪的
气息。
十六年的岁月,她在内心已经
完成了南北相互替代和交融的
过程。人说“愿把塞外比江南”
,而在她,则是“已将他乡作故
乡”。
九、
余姚,在她看来是最适宜于生
活、阅读、思考和写作的地方
。每个夜晚,龙泉山上的花草
树木都化成一根根天堂的火柴
,点燃她内心的不竭的激情与
灵感。漫步在姚江边,她邀通
济桥一起赏月,她约舜江楼一
起看霞。看见花开,她对花而
笑,看见叶落,她与叶交谈。
从万物的生长中,她谙熟了这
方水土上的一草一木,感悟着
这一方地域深藏的禀性与秘密
。
她在这里扎根、营居、生儿育
女,她一双生长在江南的儿女
,就如同游动在南方温暖的河
流里两尾自在的鱼。只有她能
看到,透过他们的血管,天山
雪水与姚江之水交融在一起和
谐地奔流。她由此明白了,最
美的天堂,其实就是最家常的
味道。她知道,如果说北方是
她生命的摇篮,黄沙下深埋着
她的胎衣,江南,则是她托付
终身的最后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