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车县龟兹博物馆,所藏宝贝甚丰,每一件藏品背后都有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故事。这足以证明古龟兹国在它存在的1000年里,历经风雨,也曾达到繁荣昌盛的顶峰。这些藏品中,有一张照片特别吸引人的眼球,图上别无他物,只有一个类似游牧民族的圆形毡房,毡房整体色调呈暗红色,上面绘有男女老少,有的吹拉弹奏乐器,有的正在欢跳舞蹈,一派欢乐的气氛。我不禁疑惑起来,为什么这只是一幅照片?它的实物是什么?现今又在哪里?这个文物又出自什么年代呢?
舍利盒上
图案祈祷五谷丰登
针对我的疑问,陪同我采访的库车县文物保护管理局尹秋玲介绍说,这是出土自苏巴什佛寺遗址的彩绘木舍利盒,上面的图案是放大后复原的,表现了当年古龟兹国人们,在进行祈福仪式时所跳的一种舞蹈,曲名叫做苏幕遮,当时人们习惯在这种仪式上戴各种面具。如今,这个舍利盒存放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文物出自库车,却流落他国,还有那独特的假面舞蹈,都让我对这无法得见真容的舍利盒产生了一份难解的情绪。舍利盒上的绘画超越了图案本身的历史,它像一种神秘的召唤,期待我们穿越漫长时光的尘埃,来解读它的真意所在。
舍利盒一般是用来盛放高僧的舍利和骨灰的葬具,所以这个舍利盒才会在苏巴什佛寺遗址中被发现。只不过,发现这个舍利盒的,不是我们中国人。尹秋玲告诉我,在1903年,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的渡边哲信和崛贤雄两人,来到库车苏巴什佛寺遗址,挖掘到了这个舍利盒后欣喜若狂,视之为大发现,很快将舍利盒带回了日本。这个舍利盒高31.3厘米,直径37.3厘米,盒盖顶部有一环,下面绘有四个怀中抱有乐器的裸体童子,中间以相对飞鸟为间隔,他们不是普通的童子,因为他们的身后都有一对翅膀,仿佛随时把美妙的音乐传播到人间。盒身上绘有照片中看到的狂欢舞蹈,原来这是一组由21人组成的形象生动的乐舞图。盒内仅存骨灰,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珍贵的舍利,所以这个舍利盒虽是古物,却并没有得到人们太多的重视。
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有人突然发现这个舍利盒在表面颜色层后,还有绘画的痕迹,这才剥去表面颜料。原来盒体外贴敷一层粗麻布,再用白色打底,然后施色,画的外面还涂有一层透明材料,制作十分精巧。所有表面颜料剥落后,舍利盒上的乐舞图案才终于得见天日,再加上欢跳的人们脸上戴有面具,又让人们多了几分猜想。一时之间,舍利盒进入了学者和专家的视线,成为研究龟兹古国流传至中原的龟兹乐舞的重要文物。
通过照片,就足以让我们想象当时人们狂欢的场面。整个毡房画面由乐队场面和歌舞场面组成,乐队由8位乐师组成最前方由两个抬着大鼓的男孩和擂鼓的鼓手作先行者,后面依次是竖箜篌、凤首琵琶、排萧、铜角等乐器的演奏者。这和我们现在某些盛大庆典仪式上的乐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仿佛时间过了几千年之久,改变的只不过是乐器的形式,一些传统的内涵,却在一代代的流传中保留了下来。紧随着乐队的是一个戴着猴面长尾的老者,他手持长棍仰面向天,似在无声地祈求着灾祸远离人们,来年五谷丰登,三个男童则围在他的身边,个个击掌相和,以壮老者祈祷之声势。歌舞场面则最为壮观,一对男女舞者手持舞旄欢跳在最前面,后面依次是三对男女舞者依次扮演成披方布的武士,着铠甲的将军。在最后面,则是一名手挂长棍的戴马面的舞者。全部舞者好像都陶醉在了这天籁般的音乐里,虽然他们个个戴着面具,却牵手两两相对,个个衣带飞扬,舞得灵动尽兴。欣赏着舍利盒上的图画,好像我们每个人也都置身于这样的舞蹈狂欢之中。
苏幕遮中
歌舞盼望百姓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