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例如:宝宝妈妈幼教育儿 |
分类: 育儿指南 |
引语:有时候孩子有很多情绪或者想法,但是因为表达能力的限制,他没办法准确的传达出来,于是他用大喊大叫又哭又闹来表示伤心,拒绝,愤怒;用蹦蹦跳跳甚至是搞破坏来表达兴奋;用扭头不看来表达害羞等等,而这些表达又常常被大人误解.
http://s6/bmiddle/7180e9cbgac6524683825&690
这周上课之前,在休息区遇见旭旭,旭旭妈妈说,”旭旭,看,月月老师来了,你刚不是说最喜欢月月老师了吗?”我低头准备向往常一下蹲下来跟旭旭打招呼的时候,他却羞涩的扭头不看我,并且挣扎着试图松开妈妈的手.妈妈接着说,”刚在来的路上,他说,最喜欢月月老师了,就喜欢这个老师.”但是低头看看旭旭扭头的样子,妈妈觉得很疑惑.但是旭旭主动过来牵我的手,“走,咱们上课去。”走了两步看见爷爷,爷爷故意问,“这是谁啊?”“月月老师,我最喜欢她”,说的很大声,但是回头看见我又不做声了。我笑了,我知道,这是孩子没有学会如何表达爱.
第一节课下课之后,和妈妈在休息区聊天,妈妈跟我反映了另外一个情况:她说旭旭什么都很好,包括与小朋友一起玩儿,和大人交流等等都没问题,九月份之后去了两天幼儿园,变化很大,也更加开朗,但唯一的问题就是,当他不小心摔倒或者磕到的时候,就会一反常态格外的愤怒,大哭大叫,甚至会打妈妈,她不认为这是孩子没礼貌或者推卸责任之类的,但是她也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听她说完这些之后,我就更加确定,这个孩子,需要引导如何表达情绪了。
其实,孩子在学龄前,甚至一直到青春期都会有这样的问题,他们心中的情绪或者想法很嘈杂很强烈的时候,其实是急需一个途径来抒发的,但是因为从来没有学习或者训练过表达,所以就只能按照他们能想到能做到的行为,或者是摔东西,或者是打人骂人,或者是扭捏等等大人不理解也不能接受的方式来表达。就像成人一样,我们说某个人脾气不好,其实不是脾气不好,是他没有学会如何抒发这种不快。
这个时候,我们父母和老师需要做但是引导。比如下次再有同样的情况,比如不小心摔倒并且疼哭了之后,妈妈赶紧过去,抱着他或者亲吻他,让他哭或者大叫都没关系,等他发泄一会儿之后,妈妈要温柔的问他,“宝宝摔倒了是吗?是我们不小心没看到是吗?太疼了所以宝宝哭了,宝宝不开心是吗?那我们下次小心一点,慢一点,就不会摔倒了,好不好?”等等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只要大人客观的冷静的,并且是温和坚定的态度,让他不仅在慌张的时候建立一种安全感,并且能够把当时的情境和父母引导的语言结合在一起,这样他就学会了清晰的表达,也知道下一次应该怎么表达和面对。
第二节课上课的时候,当我抱着另外的一个小朋友并且大声的亲了一下的时候,旭旭在旁边看着,笑嘻嘻的也学我的声音,并且朝着我的方向亲了一下,我回头的时候他又扭头不看我,我走过来抱住他,“老师好喜欢你,所以要亲你一下。”亲完他之后,他也认真的在我脸上印下一吻,扭过头来笑笑的看着,这次没有扭头。
结语:这是孩子学习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事实上却会耗费很大的精力,并且学会表达愤怒,伤心等负面情绪比学会表达爱和喜欢要难得多。在这个过程中,他可能今天学会了,明天忘记了,需要你重新来过,但这就是孩子的成长,这就是我们的陪伴,当有一天孩子站在我们面前,笑吟吟的对着我们说,“妈妈我爱你,妈妈谢谢你”的时候,我们就明白我们的一切没有白费。(文章作者:酷豆学院体验科学课郭文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