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情境创设中开展教学——中考命题改革带给高中教学的启示

(2020-12-08 23:50:09)
分类: 感悟与感想

在情境创设中开展教学

——中考命题改革带给高中教学的启示

周丽蓉名师工作室  杨怡涵

 

在周老的讲座结束之时五华区教研员赵吉惠老师给老师们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在听讲座的过程中老师们用手机记录拍照请挑一张你感触最深的PPT用精简的语言谈谈感受秋萍闻言问我感触最深的是哪一部分我翻看密密麻麻的笔记最为亮眼的还是江浙各地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教研回来的第二天我便将拍下来的照片投屏给了班上的学生我看到孩子们的眼里同我一样泛着光整套试卷就是一个大情境如此贴近生活又极具整体性这虽是中考试题却为我们打开了视野正如周老所言如今评价引领教学创新命题新形式为的是进一步引导深度学习在目前中高考命题改革的大背景下这样极具整体性情境化生活化的新形式当是初高中命题的共同趋势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真实的语用情境便是考察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载体

情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日常教学和评测的反馈中,我们却发现学生的情境意识较为薄弱,在面对陌生的文本时,无法较好地结合自己的认知语境、社会文化语境和文本搭建的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等来做出理解和判断。这次看到的江浙各地的中考试题启发我思考高考评价体系中的一些相关点原先的懵懂之处也得以明晰我进一步意识到要应对如此新颖的命题形式,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创设情境,学生切身体会,才能真正将情境意识潜移默化地刻入脑海,进而引发认知冲突,发展思维,提升素养。

(一)以问题情境为载体,在提问中消解语境隔阂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中列了基于情境和情境活动的命题要求的表格,表格中以四翼为出发点,每一项的考查载体的中心语都是问题情境。而语文课堂中的问题情境是基于学情和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而创设的包含问题的事件或场景。苏霍姆林斯基曾言所谓真正地拥有知识,就是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并且把知识多次反复思考过。思考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问的过程,在语文课堂中搭建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帮助学生消解阅读时产生的语境隔阂,激起学生探索新知识、深入理解文本的兴趣。

在阅读的过程中,由于难以理解,大多数学生对于文言文、诗歌等和现代文化相隔阂的文本有抵触心理。譬如,学生在学习《阿房宫赋》时往往会产生畏难心理,赋体文言文的特点让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却不知所云。此时,教师可以巧妙地搭建问题情境,以文章的总领句蜀山兀,阿房出为切入口来提问从地理位置上考虑,由蜀山到关中,要经过难于上青天的蜀道,砍伐者为什么放弃距离阿房宫较近的秦陇,而偏要舍近求远,去蜀山砍伐树木?进而引发学生思考蜀山兀”“的究竟是什么,再联系后文的内容层层设问,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杜牧为文的意图。这样一来,学生阅读文本的文化隔阂被问题情境消解了,自然也对文本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二)创设学习探索情境,在综合情境中锻炼思维

基于知识应用和产生方式的不同,高考评价体系中的情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活实践情境,另一类是学习探索情境。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学习探索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进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有助于打破原有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

创设学习探索情境,可与新课标中提出的18个任务群相结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等等都可以开展相应主题的项目式学习,创设一种轻松的、开放式的综合探索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实践与思考,展开讨论,碰撞思维。譬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是《水浒传》中的经典片段,教师可以此为契机开展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研讨角度可以是林冲形象的把握,通过布置阅读小任务,并搭建林冲在节选片段中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如何看待林冲杀害陆虞侯一行人的行为?”“通过阅读其他片段,林冲给你的印象是否有所转变?等开放式的探索情境,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和探索,结合整本书语境和作者所创设出的情景语境细细分析,才能真正把握鲜活而立体的人物形象,也才能真正体会到作者在设计情节、塑造人物方面的深厚笔力。基于文本的问题探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力、审美力、思辨力,使阅读课程更好地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三)创设生活实践情境,在解决问题中提升素养

认知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经验构成一种认知的预结构,教师应该把学习者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这与新课标关于加强实践性,能够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语文实践有助于提升思维品质一一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经验的主张不谋而合。因此,语文教学中创设生活实践情境,可以将理论与生活实践连接起来,帮助学生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获得并形成新知,进而将新知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科素养也就得到了提升。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以教材为点,以生活为面,将理论知识加以延伸,深入生活;为学生创建生活情境化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关照自然,积极实践,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关照生活,开阔视野,在更宽广的选择空间发展各自的语文特长和个性。譬如浙江省衢州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试题设置情境“妈妈与文文在江边散步”基于其所见所闻所感将默写补写仿写等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巧妙地融入其中真正打通了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将文本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连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情境中进行听、说、读、写。如此创设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周老说“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做学生言语生命意识的唤醒者养护者传递者

言语生命意识恰恰与“生命”个体紧密相连生命个体绝不是孤立存在而应是融入情境之中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情境意识,在问题情境中消解语境隔阂在学习探索情境中锻炼思维在生活实践情境中提升表达能力培养素养如此或许才能进一步去唤醒养护和传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