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着眼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共促学生生命成长

(2020-07-08 00:12:54)

着眼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共促学生生命成长

周丽蓉名师工作室  陈圆圆

韩愈在《师说》中将老师的职能定位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他将”传道“放在了第一位,可见”传道“之于教师的教书育人的重要性。而语文作为母语教育,一直以来都被很多人定义为”是人就能教的科目“,语文课是”听或者不听都不会影响成绩的科目“语文课是除美术音乐体育课外可以随意被占用的课”等。大家对语文的偏见,也让很多同学不够重视语文,甚至到了高三,一些理科班的同学在上语文课时甚至会拿出理科的作业出来做,似乎是在打发这段“无聊的时光。其实不然,语文作为母语教育,不仅肩负着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应该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让那一篇篇经典美文成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养料“,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迷茫也不慌张,带着梦想去构建正确的三观,在他们的青春因为经典而变得充实和美好。

我们一直使用的都是人教版的教材,这其中不乏经典作品,更不乏具有育人功能的文本。而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的阅读能力很有限,无法从文本中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核,更无法从编排的角度领悟编委的良苦用心。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能通过自己的教学设计巧妙地引导学生,使之在教学活动中走进教学文本,深入地感悟文本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借助对文本本身的问题设计,来让学生感悟自身的成长。

如《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一文,我们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如果只是带领孩子读懂课文讲了什么内容,那学生可能会因为我们所讲内容枯燥乏味而选择睡觉或者是做其他的事情以填补本节语文课的无聊时光。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挑出其中的几句中心句,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而谈感受的话,那么学生就不会因为枯燥而心生厌倦。而且问题的设计如果能较为贴合实际的话,学生也会谈的颇有兴致和深度。

高中阶段的孩子比较明显的思想特点就是青春期的困惑和迷茫,如何让孩子们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获得他们平时生活所需的“技能”,换句话说,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语文教学特有的育人功能,共促学生生命成长,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

“新基础教育”追求每一位学生真实的生命成长,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环节应该紧扣育人的价值追求来设计我们的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实现他自身的成长。与此同时,语文课还应该重视语文素养的培养,注重语言文字能力的提升,既要兼顾语文学科的“语文”味,又不失其育人的价值,这样的语文才是大语文,才是着眼于学科价值的真语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白璧有微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