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的教学,语文的突围
(2020-06-22 21:45:11)
2020年6月17日,工作室在盘龙区教师进修学校来了一场跨界之宴,有幸聆听了昆三中地理特级教师罗丽萍老师给我们带来的主题为《新课程背景下跨学科教学的思考与实践》的讲座。
何为跨界,字典这样定义,从某一属性的事物,进入另一属性的运作。主体不变,事物属性归类变化。不断融合,渗透,也创造出很多新型,发展劲势的元素。由此观之,学科跨界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语文的主体性不动摇,但要与其他学科进行元素的融合,这既是教师的挑战也是教师的机会。其实语文中还是有很多跨界的机会的,例如我们高中语文古代文学常识中就有很多古代地理的知识,例如:
【中国】
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中华】
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九州】
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赤县】
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毛泽东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辛弃疾词《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中原】
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指整个黄河流域。
【江河】
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殽之战》:“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再如《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
【西河】
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古代文化常识介绍—古代地理古代文化常识介绍—古代地理
【江东】
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干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江左】
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再如语文学科与政治学科的融合,例如:
2020年政治学科备考热点之一的文化自信,其中有这样几个角度,1.我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2.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3.学习中华优秀文化,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获得对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5.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做到文化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6.有利于文化创新。7.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梳理下来我们会发现,这些和我们语文的联系很紧密。
跨界带来的民主、尊重、平等、和谐、发展、多元的学习关系,本身就是值得追求的隐性课程。当课程走向跨界,核心素养才能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