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
本周教研,罗莉萍老师带来的讲座《跨学科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以前瞻、创新的思想,用全新的视觉探索了不同学科相遇,如何打造跨学科学习共同体。
“梅”与“蕨”的小故事,初读是周老师和罗老师之间的惺惺相惜,再思是学科思维的外在表现及深入思考。学科思维是学科认知思路和方式,处理问题时表现出了不同的学科视角和学科倾向,有较为明显的学科属性。不同学科,有不同品质的思维属性和特点。语文的抒情特性,地理的季节推理特性,打开了两个学科的不同视角和思维方式。
《2017版普通课程标准》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对比,一人文科学、杂家、人生教科书;一自然科学、博物学家、地球守护者,学科不同,却殊途同归,落实的都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
学科知识不同,但学科方法却相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语文探讨的是意境、寓理,地理研究的是地形关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能不忆江南?”语文探寻的是眷恋与怀念,地理注重的是地形地势特征……知识融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深化了学生的学习与理解,更好的帮助了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知识点不同,但方法却相同。“听”、“说”、“读”、“写”,耳闻能力,心听能力,理解能力,最终转化成梳理能力、写作能力、融合能力。研究方法不同,表达方式不同,但学生成长的能力却共通。
语文学科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科学学科尊重客观事实的理性精神。二者相辅相成,促进学生发展。同时作为教师,专业的精神,热爱的精神却实为动人。讲座前,调查问卷的细致设计,严谨考究,认真分析;讲座中,娓娓道来,神采奕奕,如数家珍;讲座后,严谨谦虚,乐于分享……敬业、乐业在已经退休的罗老师身上熠熠生辉,作为教师,未来还有多年要走的路,更需热爱与执著。
每一个星期的学习皆有收获,开拓视野,提升专业素养,我还在路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