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拾“劳动”,试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2019年语文高考全国一卷作文题

(2020-06-16 22:28:49)

重拾“劳动”,试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

——2019年语文高考全国一卷作文题为例

陈灏文

2019年语文高考全国一卷作文题为考生设置了一个写作材料“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在作文材料的设置上,从传统对劳动的态度出发,与现实中学生对待劳动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发学生学生的思考,并设置情境:面对全校学校,写作演讲稿,完成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主题倡议。

不论从材料的对比,还是从情境的设计上看,都在引导广大考生关注“劳动”二字。为什么需要关注“劳动”,这和我们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很多生长在新世纪的城市孩子们,已经忘记何为“劳动”,习惯于坐享其成,感觉学习和劳动成为了对立面,二者似乎不可调和。在班级值日中,不认真甚至逃跑,毫无责任意识。语文课程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就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育人功能,就必须让语文教师思考,这个“人”应到具备哪些基本的素养和能力。“劳动”能力应该是学生的基本能力之一。在《课标》(2017版)课程性质部分“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变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应有的作用”,从全面有个性到明确“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这一细节的改变不难看出,在社会发展中,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对于“劳”这一认识的重新关注,是对于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的重要体现。

重拾“劳动”,是在新时期社会发展中对培养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再认识。在学习任务群9中,“在感受作品中革命志士和英雄人物的艺术形象”部分明确“劳动模范”的艺术形象,这是对劳动者形象的肯定。时代楷模中不乏“蓝领工匠”张黎明一类的身影,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类普通的劳动者,在最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最平凡的劳动,实现着“两个一百年”的理想。这些普通的劳动者,是社会的大多数,是我们身边最容易忽略的人,明确“劳动”概念,有助于学生对于社会发展的认识,有助于提高个人思想水平。

2019年语文全国一卷看,这样的作文导向,无疑是符合时代发展的。再从这一命题,看《课标》2020年修订稿,我们就能从中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关注语文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同时也能更好的实现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