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9年高考1卷文学类文本试题分析

(2020-06-15 11:15:42)

2019年全国1卷文学类文本试题分析

            昆一中西山学校 张维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内容)中关于学科核心素养有这样的表述:“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实高考试题当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本文就将以2019年全国1卷中的文学类文本为例来说明其与“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关联。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必备品格

2019年全国语文三套试卷均选了小说,1卷选用的为鲁迅小说《理水》,之所以选择《理水》是因为考生觉得这篇最出乎意料,也最难驾驭。

《理水》这篇小说创作于193511月,后收入小说集《故事新编》。小说共四节,本题节选的是第三节,并在篇幅上略有删减。这篇小说鲁迅将他对于中国历史、现实、文化、文学的诸多思考,更多地注入创作中去,以小说形式处理了周季所谓三大显学儒、道、墨,通过对这三家的宗师人物及其事迹的摹写,将历史叙事中蕴涵的民族精神实质及华夏文明内核,从根底上整理出来并加以审视,显示出鲁迅“寻求创造性地转化中国传统的积极本质”(高远东《论鲁迅与墨子的  思想联系》)。《非攻》和《理水》,就涉及了对墨家的思考。《非攻》主要取材于《墨子·公输》,讲述墨子率徒助宋拒楚之事,阐发的是墨家之非攻兼爱;《理水》所写大禹,虽早在夏朝,但其治水之功与“形劳天下”精神,却为墨家所极力尊崇,并共同构成墨家“摩顶放踵,利天下”这一思想传承。更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非攻》中的墨子,与《理水》中的禹,一致被塑造为乞丐似的汉子,面目黧黑,脚生老茧。这一形象,被放置在伯夷、叔齐(《采薇》),老子、孔子(《出关》)以及庄子(《起死》)共同构成的人物序列中,就显出了进取实干、刚毅坚忍的独异气质,在鲁迅同期所写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则被表述为“中国的脊梁”。2019年全国1卷的第8题其实就有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中国的脊梁”之内涵的目的,引导学生从文学类文本中感受正确的价值观与前人身上呈现出的优质品格。

二、全面考查学生解读文学类文本的关键能力。

2019年全国1卷的第7题如下: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洪灾中的民间疾苦被筵宴上大啖酒肉的大员们转化为“水乡沿途的风景”等谈资,这不仅是讽刺,更表达了忧愤。

B.鲁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胖大官员脸上“流出着一层油汗”,与写祥林嫂眼珠间或一轮”一样,都是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

C.针对禹提出的“导”的治水方法,众大员软硬兼施,口口声声“老大人”,是以所谓“孝”给禹施压,实质上还是反对禹的变革。

D.文中有意使用“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词语,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

【参考答案】D

2019年全国1卷《理水》的第7题的A项,考查了学生对小说中情节情感内涵的理解;B项与必修课本上《祝福》一课中对祥林嫂的细节刻画相结合考查学生对细节的把握;C项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D项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关联的理解。四个选项从不同角度其实都是在考查学生阅读和理解小说的能力。

8题为从知识框架层面其实是考查了学生对小说中塑造人物方法的掌握。

《理水》这篇小说运用了杂文笔法,这让我们看到了高考小说考查在共性知识框架基础上不回避个性的特点,所以引导学生结合文本特点理解它并且在知识框架基础上解决试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