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1卷文学类文本试题分析
(2020-06-15 11:15:42)2019年全国1卷文学类文本试题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内容)中关于学科核心素养有这样的表述:“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实高考试题当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本文就将以2019年全国1卷中的文学类文本为例来说明其与“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关联。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必备品格
2019年全国语文三套试卷均选了小说,1卷选用的为鲁迅小说《理水》,之所以选择《理水》是因为考生觉得这篇最出乎意料,也最难驾驭。
《理水》这篇小说创作于1935年11月,后收入小说集《故事新编》。小说共四节,本题节选的是第三节,并在篇幅上略有删减。这篇小说鲁迅将他对于中国历史、现实、文化、文学的诸多思考,更多地注入创作中去,以小说形式处理了周季所谓三大显学儒、道、墨,通过对这三家的宗师人物及其事迹的摹写,将历史叙事中蕴涵的民族精神实质及华夏文明内核,从根底上整理出来并加以审视,显示出鲁迅“寻求创造性地转化中国传统的积极本质”(高远东《论鲁迅与墨子的
二、全面考查学生解读文学类文本的关键能力。
2019年全国1卷的第7题如下: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洪灾中的民间疾苦被筵宴上大啖酒肉的大员们转化为“水乡沿途的风景”等谈资,这不仅是讽刺,更表达了忧愤。
B.鲁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胖大官员脸上“流出着一层油汗”,与写祥林嫂眼珠间或一轮”一样,都是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
C.针对禹提出的“导”的治水方法,众大员软硬兼施,口口声声“老大人”,是以所谓“孝”给禹施压,实质上还是反对禹的变革。
D.文中有意使用“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词语,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
【参考答案】D
2019年全国1卷《理水》的第7题的A项,考查了学生对小说中情节情感内涵的理解;B项与必修课本上《祝福》一课中对祥林嫂的细节刻画相结合考查学生对细节的把握;C项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D项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关联的理解。四个选项从不同角度其实都是在考查学生阅读和理解小说的能力。
第8题为从知识框架层面其实是考查了学生对小说中塑造人物方法的掌握。
《理水》这篇小说运用了杂文笔法,这让我们看到了高考小说考查在共性知识框架基础上不回避个性的特点,所以引导学生结合文本特点理解它并且在知识框架基础上解决试题。